近日,NBA球队休斯敦火箭队球星哈登、卡佩拉在上海参加商业活动,一行人在骑电动车时未能遵守交通规则,遭交警拦下,哈登车辆被扣。警方之后发布的信息显示,哈登一行人在骑行过程中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一共三条:没戴头盔、骑电动车带人,逆行。哈登也发布道歉声明,“在此诚挚道歉,骑车时违反交规了,实在对不住。今天的登哥显然没成为好典型,谢谢各位的理解宽容,我已经委托工作人员接受处罚。再来的时候,必须安全第一条。”
从所住酒店到举办活动的体育馆,几公里距离,骑电动车前往,方便,同时可欣赏上海美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违章却改变了预想中的走向。这不仅指给行程上带来的不便(哈登等人电动车被扣后,返回酒店重新乘车前往活动现场),也包括“今天的登哥显然没成为好典型”。
这事儿大吗?似乎不大:众多交通违章中的一起,情节不算严重,也没发生严重后果,只是因为“主人公”是哈登才引起广泛关注。基于上述判断,不少人以一种玩笑的心态看待它,在网上,“原来,能防住哈登的人在上海”等调侃式留言很多。
这事儿小吗?和人身安全有关的事儿,应该都不能算小事儿。逆行,带人,不戴头盔,这些都是导致人身伤害的危险因素。要注意的是,作为NBA球员,哈登等人的体重远超常人,他们骑行,人车惯性更大,一旦有险情发生,刹车避险要困难得多。哈登一行人违章,将他人,也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哈登道歉了。他是一行人中最大牌的明星,他出面道歉,挽回负面影响的效果最好。有球迷用“他不懂中国交通法规”为其辩护,但作为成年人,车流人流中和他人逆行意味着什么,他应该能意识到;说他没一点责任,我不认可。
不过,哈登有责任,责任最大的却是活动主办方。从酒店到活动现场,坐车去还是骑车去,骑车走怎样的路线,都是主办方定,甚至一行人谁打头谁殿后,也有周全方案,哈登听令就是。没有在应该意识到不妥时提出反对意见,这是哈登责任不能完全免除的理由,但毫无疑问,主办方才是违章事件的“始作俑者”。究竟是怎样的心理,让主办方作出逆行决定?
如果意识到哈登一行会被交警拦住,活动计划被打乱不说,球星和主办方形象还会受一定影响,主办方应不会作逆行选择。换句话说,主办方选择违章——别和我说他们不知道这是违章,如果说相关人员因为不常骑电动车不知道该戴头盔、不该带人或许尚有人信,不知道逆行违章恐怕没人信——一定出于某种自信。
自信之一或是:路程不长,应该碰不到交警。做什么,不做什么,一些人作出决定的依据,不是行为本身是否违法,而是有多大概率会被查到。“即使干了,被查到的概率也不大”,这是侥幸心理,而每一次逃脱惩罚的预期成为现实,都会进一步强化侥幸心理。很多违法犯罪,都是从侥幸心理开始的。
自信之二或是:即便交警碰到,也不会“难为”哈登。哈登是NBA顶级球星,自带光环。不过,对多数人来说,他的光环仅限于球场;球场之外将其视为“高人一等”的,只限于他的球迷。在上海的公共道路上,他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骑车人,但总有人喜欢放大光环,认为一些人在任何场合都该被“照顾”,进而作出错误选择。
也有人说:“哈登违章引起这么大关注,说不定是主办方有意策划呢。”我不太相信这种说法,因为我不相信主办方会如此“香臭不分”。我做上述两点有关“自信”的猜测,是因为明摆着的违章仍执意选择,必事出有因,而那两点是所有可能的“因”中最善意的猜测。
如果主办方心中有法,哈登一行在上海违章的一幕,本可不发生。作为旁观者,除了看到其中的笑料,也要看到背后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