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2月26日讯 2015年共受理案件7016件,2016年共受理案件10096件,2017年共受理案件13249件……面对案件逐年递增,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入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通过在送达创新、多元解纷、繁简分流等方面下硬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10月至今,平潭法院通过“分调裁”机制共结案2908件,占同期民商事案件结案数的38.29%,获“全省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称号。
加马力:法律文书“秒送达”
9月3日一大早,平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平潭法院的送达微信对话框显示“正在输入”:“您是案号为(2018)闽0128民初××××号的当事人林某吗?”在得到了对方的肯定答复之后,送达人员将扫描成图片的传票等材料发送给了当事人并确认收悉。这是平潭法院创新送达方式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更多案件能尽快进入审判流程,平潭法院送达组巧借公安部门开发的“智慧房屋”平台按图索骥,查询被告地址及房屋图像,经原告确认无误后,立案人员将“智慧房屋”系统中被告住址的二维码打印出来,张贴在案卷上随案流转,为后期的各审判流程提供精准导航服务。助力单次送达平均节约至少1个小时。
微信送达不成,上门送达不成,平潭法院还有一个法宝——外接APP。如果在拍照取证时,用手机外接相机APP,可立马生成附着时间地点的送达照片,时间可精确到秒,地点可细致到经纬度及地图位置。这样的“铁证”,可以有效避免当事人对送达照片的异议,促进送达工作规范化。
“精准高效的送达是‘分调裁’机制改革的助推器,平潭法院比以往送达周期缩短近20天,公告案件同比减少53.51%,为更多案件适用调解速裁程序创造条件。”平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雄说道。
聚合力:多元解纷“减诉累”
7月18日,调解员丁秀娥特别高兴。通过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她跟调解员陈时兰成功调解了一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将10多起矛盾成功化解在诉前。
丁秀娥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当她得知这十几名业主拒缴物业费是因为对社区的服务及卫生环境等不满后,她当即电话联系了物业公司代理律师,要求律师参与调解。经过丁秀娥多次电话协调,向当事人释法明理,物业公司当场表示会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环境卫生保障。业主的顾虑取消了,当即缴纳了物业费。
此外,平潭法院为多元化解纠纷还推出不少“量身定制”的措施,先后与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省企业法律工作者协会共同建立涉自贸区、涉台多元纠纷解决工作机制,推动建立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全省首家涉旅游纠纷统一调解平台,在人口密集的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力求广参与、集思益、聚合力为多元解纷减轻群众诉累创造更加全面广阔的空间。
今年以来,平潭法院仅诉前调解案件就达到540件,同比去年上升680%,让更多的矛盾纠纷消弭在诉前,化解在讼外。
提效率:繁简分流“有章法”
8月21日下午,平潭法院速裁法庭里刚刚结束了63个平潭海峡如意城系列案件的庭审。隔壁办公室里,法官林霞点击进入司法管理系统,向记者展示他们速裁工作室3名法官的“战绩”:第一季度收案540件,结案514件;第二季度收案679件,结案702件;第三季度收案742件,结案745件……
为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提速增效,一方面平潭法院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前端诉讼服务中心组建“速调1+1”,以速裁工作室和调解工作室组成简案快审主力军,复杂案件则由后端成立的7个专业化审判团队承担。平潭法院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类人员绩效考核方案,激发审判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审判工作提速增效保质的坚强合力。
另一方面平潭法院通过改革分流标准,建立“案由+要素”的分流识别模式,将系列案件、群体性案件以及关联性案件实行集中分流,交由速裁团队办理。建立标准化办案模板,归纳标准化审理要素,实行“示范性”“门诊式”“要素式”庭审,提升审判效率。同时,加强分流引导,鼓励当事人选择调解、速裁等简易纠纷解决方式。
此外,平潭法院还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运用。建立调解案件电子档案登记簿,随案录入、随案流转、全程留痕。引进智慧终端、智能法律机器人等,为群众提供自助立案、文书打印、法律查询等多种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持续推进多元解纷、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全面提高审判质效,进一步有效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有机统一。”平潭法院院长丁仰豪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