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一阵清脆的电话声打断了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员毛志敏的忙碌。
“我叔叔早上走了”一个极低沉的声音从话筒中传出,满是悲痛。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事中心)的公证员本都见惯生离死别,但听到这个消息时,毛志敏还是僵了一下,没想到事情发生得这么快,老人家说走就走了。
思绪回到半个多月前,那是一个阴雨天,下午家事中心人不多,一位面容枯瘦的老人在两个年轻小伙子的搀扶下,蹒跚地走进大厅,接待他们的正是毛志敏。
老人家坐下后喘着粗气,手不停颤抖,看起来身子很虚。两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吗?本以为是常规办理遗嘱,毛志敏开始基础询问后发现老人的情况没那么简单。
老人叫张吉祥(化名),孤身一人,30多年前曾有过一次婚姻,膝下无子。他的父母多年前就去世了,虽有三个兄弟,却早已形同陌路。独居多年,不幸再次降临,年初他被查出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在生命尽头,他唯一奢望的就是亲情。
患病以后,张吉祥渐渐地失去自理能力,幸好在这段最煎熬的时间里,有他的两个侄子张越荃(化名)、张炫(化名)轮流上阵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给了他生命最后的温暖。
老人说自己一个人孤独了大半辈子,没想到临终的时候还有人愿意伺候他,给他养老送终。他现在把两个侄子当亲儿子看,但是自己是要入土的人了,不知道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一辈子自己省吃俭用,攒下了两套房子,还有一些银行存款,现在想把这些财产都给两个侄子,这样就算马上去了也心安了。说起这些,老人潸然泪下,紧紧抓住侄子的手不愿松开。
毛志敏听懂了老人的意思,为老人提供签署遗赠扶养协议的方案——生前侄子照顾、扶养老人,老人离世后将财产遗赠给侄子。
通过协议的方式,双方约定扶养人和遗赠人的权利义务,让一方有所依,一方有所获,各取所需,但又不仅仅是等价交换,因为这一纸协议的履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情感的付出与接受,而情感对于一个痛苦绝望的老人毫无疑问是弥足珍贵的。这种法律方案使很多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在生命尽头不至于孤苦无依。(公证员毛志敏为当事人办理遗嘱公证)
听完这个方案,老人表示自己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公证方案满足他的全部想法。毛志敏又询问了两个侄子,问他们愿不愿意在老人剩下的时间里对他尽“生养死葬”的义务,让他安度晚年。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
在进行条件审查后,毛志敏为他们办理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
没想到才十几天的时间,老人就不在了。“毛公证员,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电话那头的问话把毛志敏的思绪拉了回来,“你们好好安葬老人吧。火化时间定了,请告诉我,到时候我们一起到现场吧。”毛志敏答公证员为什么要去火化现场?
原来因为张吉祥老人的离世非常突然,虽然他生前与张越荃、张炫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但如果不能确定两人尽到了扶养义务,那么遗赠扶养协议条件不成立,老人的财产将由他的兄弟继承,这肯定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公证员是要去查看侄子们的扶养义务履行得怎样。
三天后的上午,毛志敏和同事李佳来到殡仪馆,悼念了老人,也见到了张家的一些亲属。公证员向亲属们了解张吉祥生前生活情况和侄子对老人的照顾情况。在传统的西方社会中,一个人离开人世,他的身边必然有两个人,一个是牧师,负责处理他的灵魂,一个是公证员,负责处理他的遗产。人生匆匆,生来赤诚,死去何挂碍?终归不过骨灰一把,人世间却为什么那么多恩怨情仇呢?火化结束后毛志敏二人方才离开。
老人的后事安排了,但老人的心愿却未了。张吉祥生前指定了下葬地点,只有等将其安葬后,扶养义务才算完成。张吉祥下葬的日子选在一个多月后,利用这段时间毛志敏和李佳先后多次来到张吉祥生前居住的社区,主动寻找张越荃和张炫的扶养证据。
住在张吉祥家楼下的老同事和其他几层楼的邻居都给了毛志敏肯定的答案,这几年两个侄子一直照顾着张吉祥,最近一年更是轮流住过来看护。每次见到老邻居时,张吉祥总是说多亏了这两个侄子,絮叨着要是真有这么两个儿子就好了。
9月30日,是张吉祥下葬的日子,这也是扶养人按照协议要履行的最后一项义务。
匆匆吃过午饭,毛志敏和李佳赶到了金宝山公墓,查看了下葬的细节情况,直至葬礼完毕后毛志敏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至此,在公证员的监督下,扶养人完全履行了扶养义务。
随后,毛志敏为二人出具了《取得遗产公证书》,二人从毛志敏即遗赠执行人手中顺利取得了遗产。
张吉祥与侄子的协议不光安排好自己的后事,更满足了他生前对亲情的渴望,同时又使侄子得到了一些物质报答,相信老人家在天有灵也可以含笑了。
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幸福和不幸,在每个家事公证背后,都是公证员的默默付出,远非一纸公证书那么简单。
传统的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是由扶养人自行提供证据,证明他对遗赠人尽到了生养死葬的义务,这种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拿出证据,其真实性也容易遭到质疑。现在,经过反复探索与创新,明信公证处在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时会与协议双方反复敲定有效可行的法律方案。整个过程,公证员都亲历其中,监督协议在每一阶段的履行情况,并通过走访进行更全面的取证,确保遗赠人老有所养,也确保扶养人依法顺利取得遗产。
写在最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水平在不断加剧,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这里面“老无所依”的情况也会继续增加。遗赠扶养协议行为进入法律,原本只是为了解决无子嗣老人的养老送终难题,但现在出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有子女的老人也开始选择这种方式养老。通过这种方式,老人们虽然无法享受儿孙萦绕的天伦之乐,但至少不会落得无人问津的地步,这也正是法律释放善意的很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