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法制频道 > 法制频道 > 公安在线 > 正文

孙叔敖:《史记》中记载的第一位清官

2019-06-11 09:56 来源:检察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图为位于河南省淮滨县东湖公园内的孙叔敖雕像孙叔敖,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楚国期思邑(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乡)人,《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第一位清官便是他。

   

  图为位于河南省淮滨县东湖公园内的孙叔敖雕像

  孙叔敖,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楚国期思邑(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乡)人,《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第一位清官便是他。他出身贫穷,但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由于他学识广博,人品优秀,被引荐给楚庄王后,任命为楚国令尹,即丞相。

  相传在孙叔敖刚任令尹之时,曾受到一位老者的教诲。当时,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他任令尹。有一位老人却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向其请教:“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才来慰问,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老朽前来,有三点忠告,算送给你的贺礼:地位越高,就越要谦逊待人;官职越大,就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高,就越要廉洁奉公。你严格遵守并牢记我所说的这三条,就不愁把楚国治理好了。”

  孙叔敖在任职十多年间,谨记老人教诲,励精图治,廉洁奉公,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他终身恪守三个信条:“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取。”孙叔敖身后留下不少廉洁奉公的动人事迹,为后人所称道。

  孙叔敖生活上一直十分俭朴,自己常年穿一件老羊皮袄,出门坐拉货用的栈车,骑的是骒马。他的妻子也从未穿过绸缎。虽然为楚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孙叔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生几起几落,但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不图个人利益,为官吏们树立了一个严谨修身、克己奉公的好榜样。楚庄王曾多次要赐他封地,他都坚辞而不受。

  孙叔敖一生窘迫,没有留给妻子儿女什么财产。他的勤政廉洁也深深影响了妻子儿女,一家人都谦逊谨慎,不求名利。孙叔敖去世后,妻子儿女遵照他的要求回家乡务农。他的妻儿回到家乡后,衣食极其简朴,为了维持生活,只能以上山砍柴为生。正因如此,关于孙叔敖的事迹流传下来,成为历代为官之人的榜样。

河南省淮滨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宋刚说——

  楚国令尹孙叔敖被司马迁赞为天下“循吏”之首,在他担任令尹期间,施行的各项措施包括政治实践、经济建设、文化教化、军事改革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施政措施能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探其根源,跟他一生所奉行的以民为本、执政庇民、克己奉公、秉持清廉等廉政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孙叔敖丰富的廉政思想也为我院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我院始终把传承孙叔敖廉政思想作为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院党组坚持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形成齐抓共管责任体系。认真排查司法办案、权力运行等方面潜在的廉政风险,加强风险防控,为科级干部建立廉政档案。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活动,扫除干警思想灰尘。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干警随时闻到党纪的“严”味,促进养成深入骨髓的自律,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问题的发生。


初审编辑:李瑶瑶
分享到:
./W0201906113587399853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