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法制频道 > 法制频道 > 司法广角 > 正文

我心中的暖调检察,美不胜收

2019-08-30 15:12 来源:检察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4月,全省政法新闻作品评选出炉,她的通讯稿《让2500年城墙活下去》获二等奖,这正是跟踪姑苏区检察院古城保护工作两年多完成的,撰稿时她与古城保护工作负责人的电话采访一直延续到凌晨。

   

  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张安娜

   

  录制检察MV《和你一起》

   

  以守护公益为主题的演讲获苏州市百姓名嘴风采大赛一等奖

   

  作为苏州市检察院讲解员,她接待了几十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

  她的微信名叫“侘寂”,名如其人,很安静的样子。这个33岁的女子圆脸圆眼,清爽秀气。张口一聊,毫不遮掩的大笑立即袭来,这样的“外静内动”或许是做宣传工作的性格基础。很久之后依然记得,那笑声清澈动人。

  她是张安娜,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宣传教育处副处长。

  推开一扇门

  10年前和她同为通讯员的战友,大多已各有航向,而她一头扎在新闻稿的文海中无法自拔。

  她说那时有幸得到原平江区检察院政治处主任周玥指导,这位把全部激情投入检察文字工作的前辈告诉她,“以后你会明白,检察院里的故事值得好好记录。”后来师父过世,帮忙料理完后事回到办公室的她眼泪不断落在键盘上,屏幕上敲下的悼念文字一时清楚一时模糊。

  她记得文章是这样结尾的:“如今,你再不会一边轻拢右耳旁的发梢,一边轻快走来,把右上角写着‘安娜归档’四个漂亮铅笔字的文件给我了。你还说过三院合并后一定会来新单位,那条‘一定’的短信还存在我手机里,可你却永远失约了。”

  这篇文章感动了江苏检察《清风苑》杂志的编辑,当期杂志特别关注版围绕师父的故事展开,而这也为她叩开了检察宣传的大门。这扇徐徐打开的大门,给了她一个崭新的世界。

  植根下的信念需要行动浇灌。在最初接触宣传的几年中,抢写稿、被毙稿是新通讯员的常态。她从前辈们文中学习破题立意、逻辑章法、语言掌控,很快形成了自己婉约朴实的文风。从“三不存一”的上稿率到频上版面头条,她的稿件渐渐成了编辑心中的品质保障。

  有了一定的行文技巧,更需强化大局意识的锻造。任何一个事关民生的小案件,都可能撬动社会大议题。那几年,她先后针对血小板黄牛、未成年人贩毒等类案开展深度报道,其中,“血小板黄牛案”折射出的“血小板供需不平衡催生黄牛”现象还被整理成文,刊登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对新闻的敏感令她能剖准社会生活和案件相契的痛点。

  “我们或许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通过表达,我们在为社会为司法发声。司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我们同样在默默努力。”她认为这是检察新闻人最核心的力量。

  今年4月,全省政法新闻作品评选出炉,她的通讯稿《让2500年城墙活下去》获二等奖,这正是跟踪姑苏区检察院古城保护工作两年多完成的,撰稿时她与古城保护工作负责人的电话采访一直延续到凌晨。经年累月的孜孜以求,为她攒下了逾千篇稿件、80余万字的产出,也让她多次获评全省、全国优秀通讯员、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有过冬夜在办公室打地铺被冻醒继续码字的苦,更有收获铅字的香甜。报社编辑这样评价她的文章,“再单调的主题也能写出意趣来,她把文学感恰到好处地融入新闻当中”。

  侠义为标,思如泉涌

  张安娜是个勇于尝试的人,曾因伏案得了颈椎病,硬是靠教学视频和把自己扔下水的洒脱学会了游泳。后来她甚至还考了三张潜水执照,成为攒了上百个气瓶经验值的老潜水员。

  当新媒体时代来临,这种勇敢接招的果决显得尤为可贵。

  2016年,她调往苏州市检察院工作,刚接手“苏州检察发布”公号时,就为全市侦查监督能手“四大名捕”票选原创了一条推文——《今天,他们是我们的侠》。策划中,她让每位捕手选择一位符合自己气质的武侠人物为坐标。当晚,她连夜为10位候选人撰写藏头诗词,在体现候选人性格特征的同时暗含姓名、单位名称。比如张家港市检察院的寇建坤,侠气目标人物是“萧峰”,她写下:“寇袭素夜惊港城,建波一败水云声。行人皆闻笙箫涩,批捕令下定乾坤。”

  10首风格各异的诗词读罢,网友纷纷留言赞不绝口:“哪里能给文案投票?”这篇推文也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年度新媒体优秀作品。这次试水,是对她创作新媒体作品的极大鼓励。

  她是哈利波特迷,更是电影迷。刚看完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她想起曾遇到一对母子在案管窗口办理取保候审,读高中的儿子在云南花9元钱买了3条珍稀蝾螈,却触犯了动物保护法。“在现实生活中,和动物亲密接触需要付出哪些代价?”一篇文章很快完成,结合剧情和案例,她从利用动物犯罪、购买野生动物、合法驯养野生动物三个角度介绍相关法律法规。这篇生动的新媒体获评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作品二等奖。

  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可以让人经历一次洗礼。去年,“苏州检察发布”推出一检察官付雷写给被精神病母亲掐死的3岁男童的道歉信,引得无数网友落泪。其实,这封让检察官显得有些无奈的信,正是在她对案件的持续关注中挖掘的。

  为不断实现技能进阶,她自学音视频剪辑,制作的短片及快闪作品多次获评全国优秀新媒体作品月度奖。她还发起了“新媒体小黑屋”,以“专注学技能,bigger你的世界”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业务交流,为全市新媒体矩阵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年多来,张安娜先后作为全省援藏讲师团成员及新媒体讲师开展授课,大型会议的会场上,也有她奔忙的身影。在苏州市检察院宣教处处长李跃的带领下,她负责全国智慧检务会议、全国政法网座谈会、全国不起诉适用研讨会的新媒体直播小分队,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李跃记得,在2017年9月底的智慧检务会议前一夜,即将临产的她因身体不适进了医院,但第二天一早,她又精神地出现在会场和大家一起工作。“从智慧检务会场下来没多久就进了医院,我们都说孩子应该取名叫‘智慧’。”李跃笑道。

  那些扎心又温暖的故事

  在苏州地铁一号线桐泾北路站的地铁公益海报,算得上是苏州市检察院“网红产品”。迄今发布的四期海报中,第一期承拍工作由她负责,后三期海报都出自她的创意。“每次都要掉不少头发。”这些点子都来自“自我设问”。

  第一期“检察形象大片”,让很多人通过精致的检察工作场景和酷炫检察官形象了解了检察工作的“面”,下一期做什么?这是领导交给她的思考题。

  “检察工作是看不见的战场,能现场化形象化的内容有限,应该向内挖掘‘最深处’的检察,方能找到撬动公众共鸣的重点。”她冥思苦想整整三个月,最终在纯文案海报潮流中萌发了一个想法,既然“用户感言”式宣传深受欢迎,是否也可以从用户思维出发去开展宣传?那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谁?犯罪嫌疑人!

  “失去自由以后”主题构思完毕,为探访出检察“最深处”,两天里,她带着新媒体编辑秦菲采访了苏州4个看守所、93名在押人员,收集了他们最想说的“一句话”。

  她说在看守所里采访到一个面相敦厚的男子,在监室内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四起,他一直沉默地坐在长铺最侧的墙边,“等我出去的时候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了,希望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他因贩毒被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前一天刚刚宣判。纸上,他的署名叫“明天”。

  还有这些:“妈妈在派出所的栅栏外面看到我的时候哭了,我对不起她”。“陆干部对我最好,比我家人关心我”……

  这10张海报选用“检察蓝”为背景,与白色的手写字迹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人看后表示“温暖而令人警醒”。这样的软普法,不灌输不教条,用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令人感受到司法的威严。

  讲过了检察工作客体的感受,那么主体身上有哪些故事?第三期海报主题是“我们的故事”,同样的纯文字风格,来自张安娜长年采访中积攒下的故事。

  “有个未检承办人说,孩子父母把奖状从墙上铲下来,夜行800公里交给她,想证明孩子曾经是优秀的。为什么好好的孩子走偏了?这个故事要记下来。”张安娜通过类似的“扎心”故事表达出检察官的思考。

  从展现检察职能场景到犯罪嫌疑人的忏悔,再到用小词汇讲大故事,海报内容不断深入,张安娜的思路也愈加拓宽。

  今年3月,《检察日报》推出检察文化巡礼专栏,开栏就向全国推广了苏州的地铁海报做法。“检察机关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日常需要我们去公开,检察职业的温度和力量需要我们去传播。”

  她很喜欢日本导演北野武的一句话:“虽然辛苦,但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因为滚烫,所以始终专注,也因为滚烫,所以心无旁骛。


初审编辑:李瑶瑶
分享到:
./W0201908305482627991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