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在国民普遍重视教育的传统下,尤其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影响下,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与重视。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让本就火爆的早教市场“火”势更旺。然而,早教市场长期存在的教育标准缺失、行业监管失范等问题凸显,早教市场亟待有效规制。
缪国乐
蒋宇霞
李杏玲
鲁网3月26日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德爱教育集团董事长缪国乐:
严查严管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更想说,别让孩子毁在起跑线上。
去年7月,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求坚决予以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然而,在幼儿园“小学化”面临整治的过程中,不少幼儿园出现了“退学潮”的现象,许多家长为了抢跑,给孩子请假不去上幼儿园,在外报幼小衔接班,导致幼儿园大班成“空班”。
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到6岁才能够读小学,这是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所决定的。6岁以下的孩子手腕肌腱还未完全发育好,没办法用力,不能长时间的握笔,如果让孩子提早去学写字,容易造成疲劳和指骨畸形,也可能会妨碍脊柱的正常发展,容易造成近视。此外,幼儿的大脑也没有完全发育好,很多幼儿还没建立数的概念,还没有抽象思维能力,让孩子过早地学数学,他只能用物体去表示数,比如数手指、堆积木,过多的要求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无益处。
很多小学都有入学测试,这就是最关键的指挥棒,家长和孩子不得不去应付考试;第二个指挥棒是家长的焦虑,逼娃去学习。同时,家长普遍对幼小衔接认识模糊甚至错误,幼小衔接重要的并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行为、能力、习惯等的衔接,家长过多关注的是知识衔接,忽视了核心要素。
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查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
通过立法让早教回归科学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我向大会提交《关于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早教市场的建议》。
经过调研,我认为主管部门不明晰、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是早教机构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尽快在国家层面出台法律法规,通过相关立法,明确早教机构的主管责任部门、审批权限以及运营准则,落实监管职责,使早教机构设置与运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制定早教机构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考核标准,严格把关并对各类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合理干预,切实落实监管职责:一方面,建立早教中心办学标准和社会评价机制,明确早教中心注册、环境、卫生等要求;另一方面,出台早教中心监管办法,定期对早教中心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和监督结果。
第三,严格教师准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对早教中心的上岗教师要严格要求,把好入门关。选聘教师时,要从专业背景、职业资格、兴趣爱好,特别是爱心耐心等内在品质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了解,淘汰考核不合格教师,努力改变目前早教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
家长要辩证看待早教班
不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将孩子送入了早教班、兴趣班,期待他们能尽快成才。但是,家长们忽略了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其实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不是通过早教班、培训班能得到的。当一个孩子有了很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比“抢跑”某项技能更能受用终身。而且,很多孩子上兴趣班、早教班,并不是自身的兴趣,而是家长有盲目的攀比心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对家长的教育思想、理念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需要告诉家长们,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去陪伴,注重如何去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
建议能够搭建一个家长学习平台,把一些好的做法、成功的育儿经验进行传播,家长可以通过家长课堂类的集体学习,进行必要的培训,甚至推出类似驾照的“家长上岗证”。这种方式使家长更为了解自己,也在培育孩子过程中,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们需要意识到,父母及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是其他人和机构无法替代的。因此,家长需要学习,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对于社会上兴办的早教班、培训班是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考虑选择的,需要家长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