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惺(1785-1864),字 伯子,号西沤,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冯家湾人。清朝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中三甲第九名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使馆纂修、文渊阁校里、国子监司业、詹事府作村坊左普赞等职。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病逝,清国史馆为他列传。
李惺爱国忧民,从小立志报效国家。32岁中进士后,李惺一直恪守“为政须平其心,不平其心,虽好事亦错”的为官之道。他认为,追求道德学问的人,对人的欲望必然淡泊;对私事过于用心的人,对公事必然不用心;空洞堆砌华丽词藻的文章,朴实感人的内容必然较少。他留下的“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威兴业”“千金在手,一尘不然;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等警世名言,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座右铭。
李惺性格刚直,淡泊名利。为官期间,清朝已由乾嘉盛世转入嘉庆晚年至道光衰败之际,目睹朝廷腐败和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李惺十分痛惜,遂于道光十五年辞官返川,先后在成都锦江书院,四川三台、剑阁、眉山、泸州等地讲学,留下“天下翰林皆弟子,蜀中进士尽门生”的美誉。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云南起义军攻入四川,当时的给事中认为李惺老成稳重,遂向朝廷推荐他负责督办团练。咸丰皇帝知道李惺在四川德高望重,遂任命他为四品卿团练大使,但李惺却以年老为由拒绝接受任命。四川都督骆秉章又多次邀请李惺,然而他都坚决不接受任命,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贪图荣华富贵。
李惺一生廉洁自律,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从政34年间,他将所得的收入全部与兄弟姐妹们共用。尽管家庭清贫,但他乐善好施,遇到有经济困难的人总愿意伸出援手。每当岁末年初,他总会向家人交代,给这家多少帮扶,给那家多少救济,尽自己所能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重庆市垫江县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许世兰说——李惺系清代名臣,胸怀国家大计、天下安危、百姓疾苦。他淡泊名利、清廉为民,至今为人们所敬仰。
近年来,我们重庆市垫江县检察院注重挖掘本地特色廉政文化资源,以“廉政-作风-国学-励志”为主线,融入古今中外廉政文化元素,精心提炼出“尚法、崇德、奉廉、奋进”的垫江检察精神,作为干警砥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在工作中,以重庆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示范院为载体,建设廉政文化长廊,通过宣传栏、地雕、石雕、浮雕、石书等形式,增强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同时,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追责,通过从严治党、从严治检来体现对干警的严管厚爱,锻造“四个铁一般”的检察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