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月16日讯 进入寒冬腊月,年关将至,又到人流返乡、逛大集购年货的时节。针对春节前的人民群众需求和司法工作特点,各级人民法院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涉民生案件作为当前执行工作的重点,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涉民生案件权利人尽快实现权利,使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幸福温暖的新春佳节。
涉民生案件的执行涵盖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涉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案件。涉民生案件的执行与人民群众的生计休戚相关,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还关系到社会稳定。最高人民法院历来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执行,2014年以来,每年春节前后人民法院都集中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共执行涉民生案款239亿元。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还将涉民生案件执行纳入“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各地不但要在“两节”期间开展集中执行行动,而且要建立常态化、随时性、优先性机制,在平时工作中也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合法利益,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岁末年初是欠薪案件的高发期,执行任务更加艰巨。但也是家家户户团聚和走亲访友的井喷期,为查找被执行人、进行法治宣传提供了有利时机。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行动,对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发款”,“主动保全、主动查控、主动协调”;要在借鉴各地法院开展的“百日会战”“假日执行”“雷霆行动”等攻坚执行难专项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持续发力,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有力震慑;要充分利用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成果,综合运用依法惩戒、多部门联动、教育引导等多种手段和方式,确保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要推广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媒银”平台经验,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大曝光力度,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藏身;⇨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公众LED屏幕等媒体对执行行动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体现法律权威,营造褒奖诚信打击失信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执行、申请执行人因债权不能实现而陷入生活困境的,要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确保他们平安过年。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司法救助基金主要来自于当地政府财政拨付,大多数地方的财政资金对于司法救助的投入都很有限,导致司法救助最大的瓶颈是司法救助金额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批准宁波法院积极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引入保险机制,拓展资金来源,2018年发放司法救助金6.5亿元,惠及了更多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各级人民法院在推广借鉴这一做法和经验的同时,要深入调研、拓宽思路,积极协调、大胆探索,按照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机结合的原则,形成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整合资源、联合救助的执行案件救助工作机制,以解决困难当事人的燃眉之需,有效破解执行难题。
“民生无小事”。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各级人民法院要发扬奉献精神,鼓足干劲,扎实抓好节前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工作,为让人民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