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水县黄山铺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武善军敬业奉献、赤心为民的事迹,为人民津津乐道。他8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献身人民调解工作,谱写了一曲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赞歌。
武善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火热的激情投入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按照县调委会的要求,结合黄山铺镇的实际情况,一是强化调解组织机构和调解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全了镇、管理区、村三级人民调解工作组织网络,特别是在镇调委会设立了以调解能手王清国调解员名字命名的“清国调解室”。在镇配备了2名专职调解员,在18个社区配备了1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把专职调解员的报酬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调解案件的数量和质量挂钩,严格考核。目前,黄山铺镇设立了镇、村两级调委会19个,企业调委会6个,专业调委会6个,专兼职调解员达到119人。二是完善协调、配合、联动机制。与基层法庭、派出所等调委会成员单位对接,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的大调解机制,实现了人民调解排查、调处工作的多方联动、协同配合,有效的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三是加强调解队伍的管理和业务培训。每月15日定期召开调解员例会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对调解成功的典型案例,由案件调解员现身说法,相互交流学习推广。
“武老慢是个热心人”
在黄山铺镇,很少有人管司法所长武善军叫“所长”,大家都习惯的称他为“武老慢”。武善军今年47岁,按说还不算太老,“慢”倒不是说他调解工作拖沓,是因为他做起调解工作来认真、细心、细腻,办得妥妥当当。可村里找他调解案子的村民们都喜欢叫他“武老慢”。大家都觉得没架子,不管谁有理、谁没理对人都和气,也都知道“武老慢”是一个听见案子就上急的“热心人”。对他都特别的信任和依赖。
2014年11月,该镇某村村民刘某在为某企业运输渣土的过程中不幸触电身亡,刘某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不足5岁的孩子,因初次调解,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痛失家人的刘某亲属情绪激动,因该企业负责人是县人大代表,刘某亲属准备组织人员第二天去县人大讨说法。已是晚上9点多了,武善军得到该村调解员的报告后,在汇报镇党委政府的同时,及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了当事人情绪,避免了纠纷的激化。
在随后调解该案件的日子里,双方当事人一见面除了哭哭啼啼、相互指责、就是说一些发狠的语言,还有一些社会人员火上浇油。鉴于这种情况,武善军往返双方当事人家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双方特别是该企业负责人换位思考。同时,积极查找双方当事人的信赖的中间人,进一步的沟通,避免双方当事人直接面对面。经过近7天的努力,最终达成一致,这才约双方当事人在司法所签订了赔偿协议。
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
处在乡村基层,调解工作就像针线筐子,村里、邻里、乡亲间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纠纷常常要找到司法所调处化解,武善军认为百姓的小事也是天大的事,必须用虔诚的态度认真对待,科学处理。不管什么样的纠纷,不管在什么时间,只要找到武善军,他都尽力给解决。
前年深秋,到了下午下班的时间,武善军收拾了一下办公室,正要回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年迈的老大爷,他一看,原来是自己干信访办主任时的一位“老上访户”,刘某,只见老人脸上、胳膊上好几道血印子,武善军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人叫儿媳挖的(方言挠的),虽然。他在任职信访办主任期间,该老人反映的问题经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已多次调查,已由镇信访办给其明确答复其所上访反映问题无法、理、情依据,只是老人家一厢情愿。但老人对信访办特别是时任信访办主任的武善军抱有成见,扬言上告他徇私枉法。天已经上黑影了,他还是立即联系了该村的调解员,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安抚老人后,把老人送回家。
次日6点,武善军简单的电话安排了一下司法所的工作,就急急火火的到了老人所在的大匡庄村,经和村两委了解,原来老人因其三儿赡养费一事,与三儿媳妇发生争执,其实儿子还是很孝顺的,就是给该老人家的零花钱都当上访的路费了,特别是其三儿子为了家庭远出国外打工,儿媳对此颇有不满。才发生了上述情况。鉴于此种情况,武善军苦口婆心地与老人家进行了交谈,使其认识了自己的不对之处;另外对其儿媳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虽然。老人有不足之处,但是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年事已高,有点糊涂,但是做晚辈的应该体谅老人,你也有“糊涂”的时候。在武善军的调解下,双方签订了协议书,由该村调委会监督,每月给老人200元的生活费用。
从这以后,老人也消除了以前对武善军的误解,每当黄山铺大集的时候,老人也来黄山铺司法所坐坐拉呱。其儿子国外打工回来也专门来司法所道谢:“多亏了你,武老慢!”
咱得让群众说咱行!
“群众既然有事找到咱,说明群众对咱信任,觉得咱能把他的事情办行、办好,那咱就得全心全意给人家办,让群众说咱行”。武善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黄山铺镇地处沂水县城西郊,距县城不足10公里,经济相对发达,去县城务工、经商人员相对较多,群众收入高,生活富足,对钱不是怎么很在乎,遇到纠纷往往要的就是个“面子”,为了“面子”互不让步,调解起来,相对复杂。
一次,辖区内俩刘氏亲兄弟发生纠纷,该村调解员找到武善军,要求给予帮助调解。武善军到该村一了解详细情况,该刘氏俩兄弟家庭经济情况很好,其中一兄弟还买了价值十几万的轿车,就是因为他们母亲院落后边0.1亩荒地栽植树木归属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虽然经过家族族长、该村调解员、村两委多次调解,都觉得,弟兄俩你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多了不说,千儿八百的不在话下,但是这件事必须分出来你的我的。不顾及年迈的母亲,还是互不让步,觉得给了谁,另一方没“面子”,叫老少爷们看不起。武善军找到俩兄弟,先听去了他们各自的诉说,从亲情方面着手,一个是你们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年纪大,当弟弟的年幼的时候,哥哥没少照顾;另一方面,你们都要所谓的“面子”,亲兄弟之间都这样,叫村里的老少爷们怎么看待你们,你们闹成这样,实际上是自丢“面子”。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弟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同时,在调解过程中,武善军发现,虽然老哥俩闹得不可开交,但是,双方的孩子相处还不错,于是及时切入,做通双方孩子的工作。经过经4个小时口干舌燥的劝说,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倒互相谦让起来。最终,达成和解,树木长大成材给母亲贴补家用。
咱得向上级交份满意的答卷
黄山铺镇辖60个自然村、58个行政村,人口近5.1万人,2008年参加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至今,到底调处了多少起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武善军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从双方当事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看到他们并肩走出司法行政便民服务大厅的背影的时候,他感到由衷的慰藉。
武善军1969年出生,1990年自沂水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2008年踏上从事调解工作后,他更感到自己肚子里“墨水”的贫乏,是他深知“打铁还得自身硬”的道理,硬是挤出时间,探讨调解的知识、技巧、方法。
《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和实施,县局人民调解指挥协调远程视频系统开通运用,使武善军有了更广、更宽的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促使他的调解工作如鱼得水,工作驾轻就熟,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连年的县、镇年度工作考核中,武善军所在单位都名列前茅,充分发挥出了各项职能作用,真正成了基层维稳工作中一道“泄洪渠”。武善军所在的调委会连年被县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24名调解员受到上级表彰。他也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司法所长”、“优秀人民调解员”、“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省厅“二等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