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8812358
鲁网 > 首页 > 法制频道 > 人民调解 > 正文

用真情化解矛盾 用真诚铸建和谐 —尚宪松

2017-07-25 13:36:00 来源: 鲁网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16年来,经他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全镇无一起因民事纠纷调处不及时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没有发生一起因民事纠纷调处不当而引发的群众越级上访事件,调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他细致耐心地工作促进了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这就是生活中的尚宪松,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一方的和谐稳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为之奋斗的司法行政与人民调解事业,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真心真情促和谐,为人民百姓撑起和谐的蓝天。是人民的好知己,出色地发挥着“维护一方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责,他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做为崇高的事业追求,以实际行动把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心”,为民解难的“尽心”,调解纠纷的“耐心”,办事的“细心”,融入到每一起案件中。

  用真情化解矛盾  用真诚铸建和谐

  在一般人眼中,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小打小闹……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小事,无关痛痒,但这却是曹县王集镇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尚宪松奋战工作的第一线。他凭着对人民调解事业的满腔热忱、坚韧执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一片赤胆忠诚,为群众的安居乐业和一方和谐稳定,无怨无悔,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为之奋斗的司法行政事业,献给了人民群众,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他和司法所、调委会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工作,筑起一道和谐、平安的防线。16年来,经他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全镇无一起因民事纠纷调处不及时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没有发生一起因民事纠纷调处不当而引发的群众越级上访事件,调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他细致耐心地工作促进了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及“菏泽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山东省司法行政二等功”等荣誉称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细心工作,晓以理动以情,为民架起连心桥

  在基层调委会工作,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纠纷,许多鸡毛蒜皮小事,如果调处不及时或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甚至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他把“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当作自己的工作要求;把和睦、安宁送给百姓,当作自己追求的工作目标。谁家有了难心事,总少不了他春风化雨般的调解,多年来,始终以其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调处矛盾纠纷当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条纽带。他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法,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以他的真心和耐心,通过讲亲情、话友情、说乡情,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使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打架斗殴者化干戈为玉帛,为民架起的连心桥,有力地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蒋庄村村民靳玉领与靳某某二人是亲堂兄弟,靳玉领于2010年5月去世后,其妻黄某改嫁,靳某某便将靳玉领一家5亩责任田自己耕种,一直到2013年6月却不给黄某承包费。靳玉领的三女儿因病住院,黄某去向靳某某要承包费时,又遭到靳某某父子的打骂,两家因此闹得不可开交,黄某的丈夫谢某听说妻子挨打,当即喊上家人带上棍棒要去讨个说法。当尚宪松得知后,及时赶到现场,凭着多年的经验,以强大的法律、政策攻心,当即稳住了事态的发展,他一边向双方讲解有关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知识,一边疏散围观的群众,经过二天一夜的连续工作,终于成功地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将纠纷平息,防止了一场血案的发生。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只要他知道了,都会尽心尽责地去化解。

  乐于奉献,吃苦在前,服务大局促和谐

  王集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境内有回、满等少数民族6000余人,又有一处毛纺工业园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关系错综复杂,人民调解工作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镇党委、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基层社会的稳定。调解纠纷时,尚宪松雷厉风行,尽职尽责,从不讲条件,总是以积极主动,踏实认真的态度去工作,不管是党委政府交办的,还是其他部门转来的,或者是人民群众要求的,他都会乐此不疲地去做好,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2年春天,曹县县委、县政府做出“建设生态文明村”重大部署,王集镇党委、政府将任务交给了李庄村,该村有7个自然村,近2000人,新村建成后,将能置换出新增耕地700亩左右。工程开工后,部分户不配合,有抵触情绪,严重妨碍了工程进度。刘某是一个养殖大户,如果拆迁,将损失几万元左右,抵触情绪非常大,村里及管区干部多次做工作均无结果,尚宪松便主动请缨,到刘某的家里帮他打饲料,边干活边与刘某促膝谈心,通过两天的思想工作,刘某终于感叹地说:“有你这种工作精神,再不配合,我就不配做你的大哥”。第二天一早,刘某就愉快地让儿子、儿媳等人将鸡卖掉,带头拆迁,从而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无巨细化矛盾,倾力调处暖人心

  民间纠纷像火星,扑灭不及时就成灾,调解工作就是灭火器,事无巨细,只要群众需要,他都会赶赴现场。用他那娴熟的调解方法与技巧,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的纠纷,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理解、支持与配合,还给辖区居民一片祥和与安宁。

  徐楼村民李某某和袁白庄村的蒋某结婚后生育一男孩蒋某浩,夫妻二人感情很好。2014年春天,蒋某夫妇二人带着3岁的儿子到青州市打工,同年5月27日,李某某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后诊断为“心原性猝死”。事情发生后,李某某的娘家人怀疑是蒋某有外遇而害死了妻子,要蒋某给个说法。蒋某则认为他们纯属无理取闹。双方为此发生多次吵闹,死者的娘家人多次到蒋某家闹事,并声称:如果再不给个说法,就打死蒋某为死者抵命。蒋某及其家人也非常生气,认为死者的娘家人不讲道理。了解情况后,尚宪松首先稳定住这些人的情绪,然后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耐心地向双方当事人从情、理、法的角度去做工作,劝服双方冷静后,再坐下来协商解决的办法,引导双方明白,既然李某某已经离去,就应当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作为双方家庭的纽带—-死者李某某的儿子蒋某浩,却是双方牵挂,三岁的孩子没了母亲多可怜啊!希望双方多为可怜的孩子着想。在调处过程中,蒋某又拿出9张银行存折,金额近10万元,一份中国人寿的保险合同,保险金额6万余元却没有受益人的名字,存折和保险合同的上名字都是李某某。对于上述款项的分割,双方又发生争执,谁也不肯让步。在三伏天里,尚宪松冒着高温,连续四天多次往来双方相距十余华里的村庄,终于促使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并将死者的保险理赔款及遗产分割清楚,避免了一场纠纷的恶化.看着双方满意的表情,尚宪松的心理终于松了一口气,多天的劳累也一扫而空。  

  倾注真诚爱心 为民排忧解难

  这就是生活中的尚宪松,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一方的和谐稳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为之奋斗的司法行政与人民调解事业,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真心真情促和谐,为人民百姓撑起和谐的蓝天,是人民的好知己,出色地发挥着“维护一方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责,他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做为崇高的事业追求,以实际行动把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心”,为民解难的“尽心”,调解纠纷的“耐心”,办事的“细心”,融入到每一起案件中,在平凡的工作中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尚宪松时刻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作为自己的工作核心。他常说:“人不伤心不落泪,没有委屈不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利益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也更加突显。2015年8月份,正是雨季,镇毛纺园区的一家企业从内蒙古购进一批羊毛,发现其中一车羊毛有烧堆现象,为此,厂家拒收。货主马某气的在该厂寻死觅活,时间不等人,如果不马上加工,损失会进一步扩大。尚宪松给该厂老板打电话,电话无人接听,到厂里去,该厂负责人以出差为由躲着不见。经过近一周时间的驻厂做工作,一遍又一遍的从法、理、情等角度与该厂负责人详细交流,终于使该负责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马某达成协议,将烧堆的羊毛按比例折价,其余的仍按原价,经过测算后,马某终于拿到了84万元的货款。 

今日推荐山东媒体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