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8812358
鲁网 > 首页 > 法制频道 > 人民调解 > 正文

实现“三个转变” 推进精准扶贫

2017-04-05 11:10:00 来源: 求是网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开发扶贫战略的重大调整。

  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致贫原因各不相同,精准扶贫也必然会表现出区域性特征。海南省委省政府在积极学习兄弟省份扶贫经验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推动实现扶贫方式的“三个转变”,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一、从外部输血扶贫向以内生造血扶贫为主转变

  海南早期扶贫主要采取“输血式”扶贫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钱出物对贫困者进行直接救济。由于海南农村既有掌握先进农业科技如杂交水稻制种的农民,又有还处于刀耕火种状态的农民,因此“输血式”扶贫在海南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在贫困人口中,约20%是因病因学致贫的,这些人也需要外力扶持渡过暂时的艰难期,“输血式”扶贫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输血式”扶贫在扶贫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总体上来看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精准扶贫的要求。特别是“输血式”扶贫模式的长期使用,容易使贫困者养成“等、靠、要”的消极依赖心理。“造血式”扶贫则契合新时期精准扶贫的要义: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目的就是要在各种扶贫主体的帮扶下使贫困者最终走上自己致富道路。

  海南“内生造血型”扶贫主要有“政府+贫困户”“政府+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两种方式。“政府+贫困户”这种形式主要是由基层政府根据农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农业养殖方面的专用资金、幼苗、技术等,引导这些贫困户自力更生,奋斗致富。

  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立足于本县资源特征,探索出了通过发展养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形式。“政府+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是白沙和乐东等地“内生造血型”扶贫的主要形式。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的佛罗镇,全镇管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26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59户1593人,占全镇人口的4.1%。该镇基于调查研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分析研判,确定符合精准扶贫要求的合作社,推进丹村共富黄牛养殖合作社、新坡山羊养殖合作社、佛南山鸡和黄牛养殖合作社、福塘“方老三”西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劳务联系并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该镇扶贫产业经济的长效发展。

  二、从资源开发扶贫向以生态生产扶贫为主转变

  海南省需要扶贫的人主要集中在5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白沙、琼中、五指山、保亭4个少数民族县市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其余部分主要集中在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邻的有着各级自然保护区的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屯昌县、儋州市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属限制开发区域,要求转移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海南在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的同时,探索出通过生态移民将资源开发扶贫逐渐向以生态生产扶贫为主转变。资源开发扶贫主要表现为“靠山吃山”。只要能上一个资源开发性项目,特别是房地产、生态旅游项目,就可以富甲一方。但“生态红线”的硬约束性使得生活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生态核心区村民,在继续以既有资源开发方式脱贫无望时,生态移民扶贫就势在必行。

  海南生态移民扶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像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地方,是因自然生活环境恶劣,而海南则是由于自然生活环境太好。这使生活在海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特别是生态核心区内的农民并不都愿意移民。

  因此,海南生态移民扶贫需要基层政府做很精细的工作,关键在精准选择安置点和脱贫产业支撑方面,既要考虑生态移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保障其长远发展利益。

  以海南典型贫困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琼中全境属于限制开发区域,需要从生态核心区转移出产业和部分人口。在保护生态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要求下,琼中计划将处于偏远地区生态核心区的红毛镇合老村以及营根镇百花村整体易地搬迁。合老村有50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其易地搬迁是按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建设合老新村,每户免费提供民居一套,并通过发展集种养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支撑长效脱贫。百花村的整体搬迁情况也大致如此。

  三、从政府帮扶型扶贫逐步向社会保障型扶贫转变

  由于海南的贫困人口大多属于相对贫困,只要有坚定的脱贫意志并掌握一技之长,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足够使贫困者摆脱贫困现状。也正因为如此,海南制定了“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到2018年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到2020年“一个都不能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海南精准扶贫初见成效。2016年海南全省脱贫人数20.07万人,完成年度减贫计划的106.51%;贫困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5个国定贫困县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3420元增加到2016年的1万多元。尽管海南在精准扶贫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有诸如极个别扶贫对象不精准、“扶志”“扶智”不到位、产业扶贫特色不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困难,各种保障性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都表明扶贫模式需要转变,政府帮扶型扶贫必须逐步向培根固本的社会保障型扶贫转变。社会保障型扶贫不能仅仅理解为以“低保”“五保”等方式解决贫困问题,还要明确只有稳定的就业才是大多数贫困农民脱贫且不再返贫的最终保障。海南省把就业纳入社会保障,创新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方式。

  《海南省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加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劳务输出对接和协作机制,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实际困难,保护其合法权益。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通过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有“五险一金”的充分就业来实现“托住底线”目标。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儋州市还根据境内普遍适合种植三叶梅的实际情况,引进了全国龙头花卉企业之一的深圳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政府出资与该公司合作,要求该公司负责帮扶5000贫困人口脱贫和带领所有种植三叶梅的农民共同致富,并确保贫困对象年人均增收不少于3500元。同时,儋州市还为118名贫困人口提供了保洁员、保安、信息录入员、信息采集员工作岗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4个县市从中央政府生态补偿资金中为贫困户提供了196个护林员岗位。各市县的主动作为,有力地推进了海南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和向培根固本的社会保障扶贫转型。

今日推荐山东媒体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