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8812358
鲁网 > 首页 > 法制频道 > 人民调解 > 正文

怎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6-08-31 16:13:00 来源: 人民网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中方将同各方一道,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集众智、聚合力,落实安塔利亚峰会及历届峰会成果,共同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2015年11月30日,中国接任G20主席国之际,习近平主席就曾对办好杭州峰会作出承诺、提出希望。一年后的金秋,站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转折点上,聚焦“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会议主题,让深陷困顿的世界充满期待。如何应对G20自创始以来所面对的最复杂、最严峻的挑战?如何承担起摆脱危机影响、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增长的使命?

 以经济哲学破解“公平之困”

作为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与哲学的人文关怀向度,公平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从不同的研究范式出发,各种理论学说在坚守与融合中确实为诠释公平思想平添了新的内容。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实世界依旧深陷在“公平之困”中无法自拔,来自现实不公的“撕裂感”正不断传递和转化为理论内在的“紧张感”。因此,破解“公平之困”,无论是基于形而上的思辨,抑或形而下的实证,均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在反思中走出理论困境,从对话中汲取智慧滋养,以实现经济哲学对“公平之困”的时代检审。

 马克思的“批判正义”

自近代以来,正义首先作为一种规范和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理论原则而存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一种正义理论至少在其最初阶段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指导我们的正义感的原则。为此,罗尔斯特别提出了自己实现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虽然继承和高扬了自由主义正义的大旗,但由于忽视或贬低了正义的社会历史前提和基础,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理论自足和思想独断,因此只能给予人们一种关于“正义的幻象”,而不能获得“实质的正义”。

 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

牢牢把握满足群众需求这一工作取向。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对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由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商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之下,媒体经营管理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看重点击率、收视率、排行榜等。

今日推荐山东媒体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