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8812358
鲁网 > 首页 > 法制频道 > 法律咨询 > 正文

法官在新时代必须有坚定的信仰

2018-06-29 13:41:00 来源: 人民法院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今年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今年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七一”前夕,法律文化周刊特刊登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缪蒂生同志撰写的《法官在新时代必须有坚定的信仰》一文,敬请关注。——法律文化周刊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才能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特别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定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新时代,人民法官坚定信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定信仰的意义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体现一种精神,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信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了无数人前行的方向。信仰是实现梦想的基本要素,没有信仰、精神懈怠,再好的前景也会落空。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为人类的共同幸福而奋斗。《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人民法官要有新作为,就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文明作出新贡献,不负新时代赋予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

  信仰能够使人忠诚坦荡。天下大德,莫大于忠。信仰带来使命,使命伴之以奋斗。有信仰才能有忠诚。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体现为个体对组织义务的崇敬与恪守、对组织目标的坚定的一种人生信仰,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忠诚是共产党人必备的优秀品格,是政治标准,也是实践标准。每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诚,这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是一种人生信仰。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为事业忠诚的人,社会才有了精神的中流砥柱。信仰如磐 ,使命如山。人民法官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了对党、对人民、对为民司法的忠诚,才会在审判岗位上演绎着公平正义、刚正不阿、廉洁高效、为民司法的人生。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要完成新的伟大事业,人民法院的任务很重,人民法官必须坚定信仰,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依法公正高效廉洁地办好每一个案件。

  信仰能够使人不断进取。人类历史就是不断进取发展的历史。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使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当今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潮相互交织、激荡,人民法院在发展中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新形势下,要确保人民法院为民司法的航向不迷失、确保人民法官对党的忠诚不打折扣,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就要不断坚定信仰,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在坚定信仰中筑牢忠诚于党的政治思想根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在思想上对共产主义这个根本信念不动摇,对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不动摇,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法官,无论在什么时候,最根本最直接的就是坚定为党和人民司法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司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善于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明辨是非,在司法实践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中有所新作为、取得新进展,用司法实践和理论成果不断推进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

  信仰能够使人保持纯洁。信仰关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关乎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如果信奉“金钱至上”,贪图享乐,情趣不高雅,生活不严谨,不经意间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其结果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最终必将走上不归路。“畏法度者最快乐”。有信仰就会有敬畏法纪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所以,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信仰、不忘初心,难在不忘、贵在坚持,关键是要在党纪国法面前心存敬畏,始终做到严于律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民法官作为执法者,在这方面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必须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也将遇到许多过去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但新挑战与新机遇同在,坚定理想信念,就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理想信念动摇,就会丧失机遇。因此,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能够永葆纯洁的精神追求。

  怎样在新时代坚定信仰

  坚定信仰,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是科学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对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而言,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思想旗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是缘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不是理论本身,而是理论超越和理论创新的逻辑。中国开启了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社会主义从传统单一发展模式转向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形式,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时代坚定信仰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共产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不断加强自我革命,强化党性原则和党的意识,对党忠诚、维护核心;对人民的信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实现人民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现状;对中华文明的信仰,不断加强道德信念、提高精神境界,以及人格品德和职业操守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新时代人民司法工作,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真理性。

  坚定信仰,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精神追求,用经典著作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们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应当看到,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马克思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永葆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走在时代前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主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这是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的理论要求和现实要求。

  坚定信仰,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共产党宣言》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实践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学说,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不仅在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前进,而且是其思想性、革命性、世界性的传承和发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中国发展背后的马克思主义魅力越来越持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背后的中国表达越来越生动。在新时代,面临着十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人民法院开拓人民司法事业新境界、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人民法官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司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新局面,为世界司法文明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坚定信仰,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我党成立97年来,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作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随之多元思想必然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于人民法官坚持依法为民公正廉洁司法,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坚定信仰,学好马克思主义,要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始终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决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随着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官手中的权力很大,责任很重,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很多。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更为重要。

  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信仰要求

  推进人民司法事业发展,人民法官要深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国家和法的理论,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司法实践,紧密结合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聚焦人民法院改革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为解决问题推进司法新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规律的认识,续写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新篇章。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法官坚定信仰,政治信仰是首要的,也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一个国家奋勇向前的明灯,是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的支撑。信仰在中国革命年代体现的是一种为民众解放牺牲精神,使千千万万热血儿女凝聚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信仰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在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这种信仰的召唤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回首党的97年光辉历程,从许许多多的先烈和劳模身上绽放出的信仰光芒,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人心。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是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志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应当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信仰不坚定的表现,主要有:对党丧失信心,不愿学习党的理论;信奉西方观念,放松思想改造;不信马列信鬼神;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要在政治上守住思想防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刻保持与党一致,维护好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公正廉洁司法的人民法官。

  二要有坚定的法治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在现实中,还存在着法治不彰问题,因此,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人民法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加强了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宪法的实施提高到新水平。法官作为法律实施者,要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提高宪法实施水平,必须尊重宪法权威、树立法治思维,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司法全过程,确保依法公正廉洁司法。要有法治担当。法官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有没有担当,最能检验法官的法治信仰、法治操守、法治品格和法治能力。必须看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进程中,人民法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这就需要广大法官强化担当意识,坚持为民司法,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意识。要着眼长远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投入到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中。

  三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道德修养是信仰的主要内涵,是人民法官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抓好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坚持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完成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各项任务,法院人才是关键,在人才培养中道德修养尤为重要。人民法官要认真学习党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要向榜样学习,尤其是学习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和人格风范。要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践行党的宗旨,增强党性修养,保持政治定力,抵制各种诱惑,培养崇高的道德品格。

  四要有坚定的职业信仰。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才是最大的幸福。”在他的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一种为全人类事业而献身的理想主义情怀。年轻的马克思,心怀如此伟大的梦想,恰恰印证了海德格尔的那句话:“伟大的事情的开端总是伟大的。”这就是一种信仰。应当说法官职业是一个很受社会关注和尊重的职业。这几年,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实行员额制以后,有的法官却选择了辞职,其中不乏业务骨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是价值观或者说职业观发生了变化,所追求的目标改变了初心。坚定信仰就要不忘初心。如果淡忘初心、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信仰支撑,志向再大、调门再高,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有始无终。当今人民法院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现实告诉我们,破解人民法院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的动力,就在于保持我们奋斗的初心,就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去寻找破解现实问题的答案。马克思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正是他职业观念的真谛。人民法官应当遵循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始终坚守职业理念,严守职业道德,践行职业理想。

今日推荐山东媒体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