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层法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就是要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或控制法院收案,闯出法院跨越式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的新路子,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政法思想为法院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引,特别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辖区乡村面积广、农村人口多、案件基本发生在农村的中基层法院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新枫桥经验,是加强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
中基层法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就是要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坚持弘扬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加强源头治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配合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处理在萌芽,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或控制法院收案,努力减少上诉、申诉申请再审、信访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闯出法院跨越式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的新路子,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人民法院要以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公开、安全等新需要为导向,发放社情民意卡,主动听取和了解社情民意,加大送法下乡、以案释法和法治宣传力度,推进司法公开,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高手在民间。要紧紧依靠人民,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德高望重的乡贤、基层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交朋友,扩大朋友圈,汇聚定分止争正能量。坚持网上网下、脚板与鼠标相结合,帮助村民制定村规民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事刑事典型案例进乡村进社区,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写进村规民约,鼓励矛盾纠纷由村委会、村民小组按村规民约组织调解。法院要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注重法律导向和效果导向,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庭外。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推动落实党政第一职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委政府的主责主业,基层党委政府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中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要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构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的漏斗机制,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重奖惩,确保群众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避免小事拖大,甚至酿成流血冲突或信访老案,给地方党委政府综治维稳信访造成压力。不提倡村民之间、邻里之间、亲属之间、朋友之间、同学同事之间因一些小的矛盾纠纷直接到法院,要强化乡镇党委领导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或综治维稳中心的职能作用,让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调处中心调解解决,做到彻底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修复关系。
三是要坚持积极主动参与,构建逆向考核机制。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力量下沉,把矛盾化解在诉前,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促进基层长治久安。过去我们对人民法庭的考核主要是看案件数量和调撤率,认为哪个法庭办理的案件越多,工作任务越繁重,就表彰这样的法庭。殊不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大量案件涌进法院,法官不堪重负。案件进入法院,矛盾纠纷就进一步升级,调解难度就进一步加大,执行信访风险就进一步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纠纷势必逐年增加,如果大量的矛盾纠纷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多元化解,少量的矛盾纠纷进入诉讼,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格局,相反大量的矛盾纠纷都涌入到法院,只有少量矛盾纠纷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多元化解,那就是不正常的现象,那说明我们的基层治理出了问题。若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村民委员会、乡镇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调解组织,则人际关系就会和谐,社会治安就会稳定,诉讼案件就会下降或上升幅度就会减小,上诉案件、执行案件和信访案件也必将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应当改变对人民法庭的考核机制,以人民法庭案件逆向增长为考核参考,主要考核人民法庭案件同比负增长率、同比慢增长率、司法确认案件率、调撤率等指标,引导人民法庭转变工作方法,主动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加大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力度,争取走出了一条人民法院维护公平正义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