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新闻网 > 资讯 > 国内伽讯 > 正文

瑜伽和太极促进中印人文交流

2019-10-12 09:49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副院长罗海斌介绍,截至目前,学院在读本科和硕士生390余人;瑜伽非学历教育培训500余人次,瑜伽社会公益性培训2000余人次;太极非学历教育培训1100余人次,其中到印度培训了印度学员500余人次。

  

平瑞娟在练习瑜伽体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三年多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平瑞娟为调理身体开始习练瑜伽,那时她对瑜伽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体式和呼吸层面。

  “一开始在瑜伽馆报了培训课程,练了3个月,发现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于是又续了4个月的课。”29岁的平瑞娟说,接触久了后,发现瑜伽体系庞大、包罗万象,强身健体、调节身心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平瑞娟逐渐对瑜伽产生了兴趣,想进一步学习瑜伽,却发现社会上的培训班大多偏重体式教学。“我想深入了解瑜伽的‘树根’和‘树干’,而不仅仅是‘果实’。”她说。

  2017年硕士毕业后,平瑞娟考入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继续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学位。

  “我们不仅学习瑜伽的体式、理疗、基本理论,也学习印度哲学文化;此外,学校还为我们开设了导引养生功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平瑞娟说,对瑜伽的进一步学习让自己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瑜伽,同时也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平瑞娟发现,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举例说,太极和瑜伽是中印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注重突破自身极限,寻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对此,平瑞娟的瑜伽外教亚丁德勒博士也持类似观点。他说,太极和瑜伽都利用调节呼吸和冥想来提高效果,可以帮助人们平衡身体、精神和智慧,从容应对压力。

  平瑞娟说,近年来,太极和瑜伽互动越来越频繁,这方面的研究意义显著。为此,今年6月她申请了一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太极-瑜伽互动在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为促进两国民众间的人文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云南民族大学中印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欣力说,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瑜伽了解印度,而更多的印度青年也通过太极了解中国。

  于欣力说,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的成立和发展是中印友谊的体现,为中印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该学院执行院长许传坤介绍,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是印度本土以外全球第一所瑜伽学院和第一个在印度开设国际太极分院的学院,以瑜伽和太极的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着力培养瑜伽和太极高级专门人才,积极促进瑜伽的中国化和太极的国际化推广。

  “一方面,学院以瑜伽为媒介,把健身瑜伽引进国内,促进了中印两国人文交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和德弗文化大学成立国际太极分院、分中心。”许传坤说。

  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副院长罗海斌介绍,截至目前,学院在读本科和硕士生390余人;瑜伽非学历教育培训500余人次,瑜伽社会公益性培训2000余人次;太极非学历教育培训1100余人次,其中到印度培训了印度学员500余人次。

  去年12月,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派出教师团,前往印度德弗文化大学传播太极文化,相关太极课程受到印度学员欢迎。

  刘三洪在指导印度学员练习中国武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师团成员之一刘三洪说,教学工作开展到第一周周末时,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氛围,得到了德弗文化大学师生们的赞扬和认可,印方负责人还希望教师团队给部分学生加课。

  太极文化传播活动中令刘三洪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学生每节课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课堂。“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中国文化。”刘三洪说。

  印度德弗文化大学的一名太极拳学员蒂亚吉说,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由来和运动特点,了解了中国武术礼仪中抱拳礼的内涵:五湖(右拳)四海(左掌)皆兄弟、我们都是好朋友。

  “我比较崇拜李小龙、成龙等功夫演员。”蒂亚吉说,中国派老师来教太极拳,让我们更好了解了中国文化,希望未来有机会去中国学习武术。(记者姚兵、张东强)


责任编辑:刘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