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界 > 齐鲁新闻界2019特刊 > 好记者讲故事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临沂故事

  临沂市广播电视台 郭鹏飞

  大家好,我是来自临沂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郭鹏飞。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在记者的岗位上工作了12年。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是时代的见证者,把每天发生的时事、大事、新鲜事呈现给观众,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对很多采访中的经历深有感触。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件,那是前年,我在巴基斯坦采访时碰到的一些难忘瞬间。它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我真切感受到,一带一路为沿线人民带来多么巨大的福祉,多么难得的商机,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对普通民众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走出国家,你很难对这些感同身受。

  这张照片是我刚走出巴基斯坦拉合尔机场拍摄的,照片中,一名巴基斯坦的武装人员手持真枪实弹,在保卫机场的稳定。那么我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2017年,临沂市为了更好地宣传报道“一带一路”,组成了一支大型跨国采访报道团。我被安排去巴基斯坦采访“中国临沂商城巴基斯坦(拉合尔)商品展览会”。这是临沂市第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大规模展会,全市近70家商家参展。为此,我们做了最充分的准备,每位记者都做到枕戈待旦,夜不解甲,随时准备出发。然而好事多磨,当时巴基斯坦国内正处于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交战状态,原本定于七月的行程,被战事连续变更了两次,直到九月份我们才正式踏上去巴基斯坦的航班。

  踏出国门的一刻有激动,有兴奋,战火虽然让我们有点担心,但是作为生活于和平年代里的我们,战争依然遥远、陌生,甚至有点浪漫悲情。

  不过,在走出巴基斯坦拉合尔机场的一瞬间,眼前的景象却大大震惊了我们。机场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从机场到酒店一路关卡重重,戒备森严,气氛十分紧张。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一家名叫“PC”的酒店。我相信这家酒店一定让我们同行的每个人都终生难忘,因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有些事你根本无法想象。在这里,酒店的大门是用一整块厚厚的钢板制成,门下面铺设着密密麻麻的“阻车钉”,在二楼的平台上是暗堡和瞭望台,酒店的武装人员比客人还多,这些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镜头,让我们第一次对战乱有了切身的感受。

  走进酒店大厅,我们得到的第一命令就是,中方人员不得外出,只能在室内活动。这个时期,巴基斯坦实行“宵禁”。

  第二天早上,我们收拾停当,准备赴展会采访。还没离开房间,就接到领队通知,因为突发战事,保卫力量不够,展会延期。

  又是一天后的早上,我们在四辆武装车辆和随车安保的护送下,才到达展会现场,有了几次惊心动魄的经历,我们的心理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对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安全感、和平环境甚至人权保障都有了一种非常不一样的认识,对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牢骚、不满,有了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愧疚。

  这里完全不一样的采访状态,随时都弄得我们措手不及。在展会现场,我们想把拍摄的素材提前送回酒店进行整理,在国内这就是说走就走的事儿,但在拉合尔却阻力重重。因为还在交战中,如果有人提前独自离开,必须要有两名安保人员护送,而安保人数都是提前定好的,临时调集几乎没有可能。我们感叹,战争重新定义了自由的概念。

  不过在采访中我们还是碰到了很多意外惊喜,大大缓解了我们心头的焦虑,最大的欣慰来自展会。虽然这次展会的外部环境复杂、混乱,不尽人意,但是我们临沂的商品却受到了巴基斯坦人民的热捧。无论大件商品、小件玩具,都遭到了疯抢,举办方甚至不得不下了限购令,以保证展会的有序进行。我在采访中还兼着为参展商做临时翻译,很多当地人专门跑过来询问我,下一次展会什么时候举办,下一次展会会带什么东西来,甚至还非常具体地问到临沂有没有他们眼下急缺的商品。展会结束后,参展的90%多的商品,都在现场完成了交易。

  商品受到追捧,而临沂人的信誉在这里也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次参展的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因为事先不是很了解当地的行情,加上来回运输也不方便,他们这次只带了三辆样品参展,结果,车一亮相,就被抢购一空。其中有一辆电动车在运输途中丢了最关键的部件--充电枪,不好再卖了,但一名当地人却执意要买,似乎完全没有诚信方面的担心,他说:“等你们回到国内,给我发一支充电枪过来就可以了。”他非常放心自信地对参展商说。

  临沂人在巴基斯坦深受欢迎,固然有中巴全天候友谊的因素作支撑。但同时,也离不开临沂人在这里競競业业、实实在在的表现。

  这几年,随着中巴经贸合作在瓜达尔港广泛开展,中巴经济走廊上的临沂脚印越来越多。瓜达尔“中国临沂商城”项目在当地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这个项目主要用于商品展示、销售和小批量货物仓储,包括6800平米商品展示中心和14000平米仓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沂人的良好表现在当地有口皆碑。2017年6月份,我们的一路采访报道组来到这里。当时瓜达尔地表气温高达60度,建筑钢架在太阳的照射下热得滚烫,水泼上去都会发出滋滋的声音,工人皮肤烧伤现象非常普遍。相比恶劣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安全环境更成问题,瓜达尔所在的俾路支省武装组织众多,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就在我们去的前几天,附近的另一个工地就发了爆炸袭击事件。受制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在这里记者想拍个工地全景都办不到,军方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登高俯拍你很可能会成为被狙击的目标。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来自中国的项目一定都会插上中国国旗,中巴友谊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护身符,在这里,民族自豪感会显得非常真实,也非常实用。

  克服了重重困难,瓜达尔“中国临沂商城”如期投入使用,在这里小到一把钳子,大到电动车、太阳能集成板,都被临沂商人视作中巴友谊的象征,临沂制造在当地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与口碑,最终,这种信誉又借助临沂人创造的集采集供模式,通过瓜达尔港向卡拉奇、拉合尔等地辐射,临沂人在当地成为诚信的标志。

  这就是我要讲的故事。走出临沂,它可能每天都在发生,面向未来,它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作为老区发展链条中的一环,却熠熠生辉,令人瞩目。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纪录者,虽然有时心力交瘁,但却始终温暖有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