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方翔
阅读点:山东农联开创了中国农技推广通向乡村最后一公里的新路,打造了一个乡村振兴的山东广电样板,这在全国所有媒体中也是独一份儿,如果把这个样板复制到全国,受益的农户一定会更多。
尊敬的评委老师、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记者方翔,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千万农民一起奔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必须富,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也不离开乡亲们的自强不息。我的故事就是和创富路上一群爱农业爱农民的新农人有关。他们来了。(视频,10秒)
我是站长,站长是谁?站长,是山东电视农科频道基层联络站的负责人,这是我在当了10多年农业记者之后,于5年前倡议组建的一个公益助农团队,简称山东农联。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想法,只是想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招集一些有能力讲奉献的新农人一起帮助身边在农业生产中遇到困难的农户。
画面上的这个人叫冯加玉,是沂蒙山区一个残疾户,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我得知,他患了一种叫布加氏综合征的病,医生说,得这种病的人全世界只有百万分之一,而且一般活不过30岁。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怎么办?冯老师养着长毛兔,但是缺乏宣传推广和技术指导,后来我多次邀请专家为他上门讲课并进行跟踪报道,冯老师的养兔事业也渐渐蒸蒸日上,靠着养兔他不仅还完了治病所借的全部外债,而且每年还拿出一部分兔子免费送给当地的残疾户,冯老师说他是残疾人,最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算起来如今当地得有1000多个残疾户靠冯老师赠送的兔子实现了创业脱贫。
俗话说,好人长寿,冯老师挺过了30岁,今年活到了56岁,虽然身体不大好,但是他却坚持和我一起公益助农。
那段时间,公益助农,我特别起劲,张三有困难,去帮;李四有问题,去帮;几乎每个周末还下乡开展农技培训活动,跑来学习的农民一年加起来得有上万人,而通过移动平台直播培训的农户则多达24万,视频学习人次360多万。“有困难、找站长”,成为乡亲们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大伙也觉得当站长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争当站长的人越来越多,山东各地纷纷建起农联站,现在全省站长有1000多人,我们也建了1000多个农业微信群,覆盖山东省16市100多个县市区,入群农户得有十几万。一个村级站长公益服务一个村、一个镇级站长免费服务一个镇。我们,就是农民的服务员。
有人问我,从零开始组建这样一个团队,有没有什么难处?仔细一想,还真没什么难处,如果非要说难,主要是时间不够,1000多个微信群,成千上万个农户,将来可能还会更多,服务恐怕跟不上,而陪伴家人的时间则更少,这是我的小女儿,从小就被送到姥姥家抚养,如果不是通过这些视频,我都不知道她是怎样学会了走路、吃饭、喊爸爸。懂事的大女儿在今年幼儿园毕业前,送我这样一份礼物:中国好爸爸!谢谢孩子,爸爸不是一个好爸爸,爸爸没有陪伴好你们。
除了工作,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公益助农这件事上,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记得三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接到泰安站长邹长仁的电话,他说当地10万亩大棚上百万斤西红柿出现滞销,我立即协调同事前去采访报道,同时在微信群广泛转发,消息迅速传到了北京、天津、江苏、河南,客商们纷纷前来采购,滞销的西红柿很快销售一空,听说原本5毛钱一斤卖不掉的西红柿后期还涨价到了一块钱。那几天70岁的邹站长为这事跑前跑后,一会儿进大棚一会儿出大棚,结果受凉,严重感冒,吊瓶打了半个月。事后这位老共产党员感慨地说:“老了老了,又有幸成为山东农联的一员,能办点这些利国利民的事,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高兴。”我开玩笑地问他,邹老,公益助农,您想干到什么时候?没想到他却认真地说:“活着干、死了算,因为咱是一名共产党员。”
率先垂范,是我对全体站长的要求,在创业创新中要成为当地的模范,争做乡村振兴的榜样,用站长们自己的话叫:为农业而战!为农业而战,为帮助站长们打好这一战,从2017年开始,我每年都要连续集中加班两三个月时间,策划一场万名新农人参与的大型活动:中国农业创富大会,让站长们与广大专家对接、与创富项目对接,与市场营销对接。每一次,我的站长们都收获满满,参会的其他上万名新农人也跟着找到了创富的商机。有专家评价说,山东农联开创了中国农技推广通向乡村最后一公里的新路,打造了一个乡村振兴的山东广电样板,这在全国所有媒体中也是独一份儿,如果把这个样板复制到全国,受益的农户一定会更多。
是的,在当前,中国最大的群体是农民,最让党和国家牵挂的也是农民。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大潮中,媒体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专业的农业媒体同样具有扛起大旗的责任,作为一名农业记者,我愿尽我所能,在创富的路上,与全省千万农民一起奔跑,不忘初心、不忘农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