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新闻界 > 齐鲁新闻界2019/01 > 获奖作品赏析▪电视
精准扶贫 东平耿山口村第一个搬出黄河滩区
 http://www.sdnews.com.cn 2019-12-04 15:10:00   来源: 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 孙超男 张路丰 宋 斐

  【导语】黄河滩区迁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最牵挂的民生大事之一。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将滩区迁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今天早上,东平县传来好消息,作为山东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批试点村的耿山口村第一个搬进了新家园。

5公里外的新建社区

为了防洪,村民将自家房子的地基建得一个比一个高

  【现场】记者孙超男:现在是早晨的五点半,天还没有亮,但是我现在所在的东平县耿山口村,可以说是非常热闹,很多村民早早就起来了,刚才也听见了,时不时谁家都还在放鞭炮,咱们看这主路上,搬家的车队已经排起了长龙。不管是三轮车也好,汽车也好,车头上都贴上了大红喜字。

  【同期】东平县耿山口村村民:三点就起来了。怎么起这么早?咱这里搬家,怎么天不亮就开始搬啊?搬家这是老习惯了,早起。早起发财!

  【画外】早晨6点,700多辆搬家车队集体出发,晨雾中像一条长龙一样,离开了这个600多年历史的老村落,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六公里外的新社区。村民们为什么要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搬家呢?咱们去老村看一看就知道答案了。

  【现场】记者孙超男:我们在耿山口村转了一下,发现家家户户都住的那么高。在最开始的时候,这儿就是他的地基,也就是说地面就在这儿。黄河发大水的时候把房子冲毁了,村民只能从地基上继续加高加固,黄河再发水了,房子又冲毁,只能从地基上一层一层地加。

  【同期】平县耿山口村村民:这一辈子挣的钱,可以说得百分之六七十,都用在建房子上了。

  【画外】耿山口村地处东平县的黄河滩区,距离黄河只有1000多米,村志记载,自1855年黄河改道从村前穿过,162年中,前83年发生了57次决口灾害,基本上就是三年两决口。黄河水患不仅威胁着滩区居民的生命财产,也成了难以发家致富的穷根子。

  【同期】东平县耿山口村党支部书记耿进平:三年垫这个房台,再三年盖屋,再攒钱,这是六年。再三年再还账,然后再挣钱,再抬高房台,这么循回。

  【画外】为了帮助滩区群众脱离贫困,2015年,耿山口村被纳入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批试点村。国家对滩区群众给予重点扶持,人均补助三万一,加上老屋拆迁补偿和村里多渠道筹集的一部分。村民们只需要拿很少的钱,甚至还能不掏钱就住进新房。

  【现场】搬家车队进入新社区

  【同期】东平县耿山口村村民:新家不孬,很好。

  【同期】东平县耿山口村村民:发到网上,让大家伙欣赏欣赏,一个老农民,都七十多了,现在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你说心里高兴不高兴啊。农民说话,心里有底了,有了保障了。

  【画外】村里还规划,通过社区加工业园区双区共建,解决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另外,老村搬迁后复垦出的八百多亩土地,与原有农田一道发展高效农业,也会成为村民的一项收入。

  像耿山口村这样的位于黄河河槽和防汛大堤之间需要扶贫的村庄,全省有82个。在总结试点工程的基础上,今年8月1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规划总投资260亿元,通过滩区外迁、筑高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等五种方式,对黄河流经我省的26个县市,1700平方公里滩区内的群众进行精准扶贫。到2020年,我省计划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各项任务,基本解决60.62万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

  (山东广播电视台2017年10月15日播出,作品荣获2017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耿山口老村全景

  感悟

  见证历史搬迁 记录时代进步

  □ 孙超男 张路丰

  2017年10月15日清晨6点,东平县耿山口村600多辆搬家车队绵延6公里驶离出黄河滩区。这壮观的场面既是一个村庄的集体告别仪式,也宣告了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东平县黄河滩区的人来说,这一天他们集体搬离了黄河滩区,他们是离开旧环境走进新生活的一次搬迁。而对我们记者而言,则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黄河滩区迁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最牵挂的民生大事之一。为了把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记录和传播出去,我们采访团队在搬家前多次探访东平县耿山口村。房子看上去像小洋楼,走进却发现是平房。路大多是石子路,唯一的一条主路,雨后的积水混着淤泥根本没法走。村民的代步工具以三轮车、电动车为主,即使是有钱买汽车,也因为路太窄根本开不到家门口。这些都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耿山口村。

  耿山口的村民都说,搬家就要越早越好,越早就越吉利,所以搬家从早晨五点天不亮就开始。对于记者来说,我们需要更早的来到耿山口村。凌晨三点披星戴月出发,几乎没睡觉的疲惫,被将要见证一次集体搬迁的激动心情占据。当我们再次走进熟悉的耿山口村的时候,主路上车队已经有序排成了一队,不管是三轮车还是小货车,所有车前头都贴着大红喜字。“就等着这一天呢”,这是村民们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那种高兴和喜悦是根本掩饰不住的。

  搬家启程的鞭炮刚刚放完,村口突然起雾了。航拍意外获得了雾气中蜿蜒的搬家车队画面,场面非常震撼。村民们说,那个穿过大雾车队,就好像他们真的得道成仙,要去过神仙般的新生活了。头车开进新社区,尾车还没有出老村,搬家的车辆经过了一个小时才全部开进了新社区。搬家这天,家家准备了年糕,意味着步步高,日子越来越好。还有的村民为了讨个吉利,专门买了只大公鸡放在车头。26座整齐划一的楼房,有电梯,有中央空调,耿山口村的好日子从新社区开始了。

  搬家,说起来简单,但如果只用摄像机简单记录恐怕不能展现全部。当第一次在耿山口老村启动无人机时,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了耿山口村的全貌。村旁不足千米就是黄河,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灰色外墙,高低不平的道路显得村民们生活不太富裕。新闻中大量航拍的运用让画面增加了艺术感,同时又保留了原生态,用语言与画面结合去讲故事,让新闻耐人寻味。有天下午四点,我们发现一位老太在河边用棒敲打洗衣服,这时如果用摄像机直接靠近拍摄,老太的表情和动作肯定会受到影响,那种原始的、毫不被打扰的状态就没有了。我们悄悄用无人机在河中央慢慢飞进,最终镜头停留老太太对面几米处的低空真实记录。这样耿山口人在老村的日常生活就从镜头语言中保留了原生态。不用过多语言描绘,大家就能够读懂这次耿山口村集体搬家的必要。尤其是无人机在耿山口村新社区再次起飞时,整齐划一的楼房,大大的操场和学校,让画面的对比更有冲击性。

  除了航拍,在这条新闻中,我们还大胆使用了延时拍摄,从披星戴月到太阳高高升起,从搬家车队头车开出老村,到最后一辆车开进新社区。我们分别设在老村村口和新社区大门口的两个延时摄影机器记录了全过程。长达十分钟的快镜头虽然用的很少,但在新闻中也是突破,用在这条新闻中,老百姓想要搬家的急切与期盼,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

  在新闻采访的同时,当天我们还需要对搬家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但老村路不好走,手机信号也是时断时续,为了保证直播,我和同事们几次往返老村和新社区。为了丈量搬家路线,六公里的距离我们至少走了十遍。沿途的直播信号质量的数据,记了几页纸,甚至哪个拐弯处出现卡顿,第几次测试出现问题都标记明确,准备备用方案。

  从早晨五点开始,耿山口村搬新家近300分钟的网络直播,保留了非常珍贵又真实的素材。海量航拍素材,延时拍摄画面,其他三路记者采访了近60位村民。根据前期的走访,搬家当天跟踪拍摄3户居民从老村走进新社区的全过程。一上午的时间,采访团队总共采集素材共计500余分钟。为了第一时间呈现最新鲜最全面的新闻报道,搬家结束后,我们立即从500余分钟素材中精选出的最精彩的片段,编辑制作了这条三分五十八秒的新闻《精准扶贫东平耿山口村第一个搬出黄河滩区》,并在当天播出。无论是网络直播的网友留言还是电视新闻的观众反馈,都为黄河滩区村民的这一历史机遇叫好。作为记者,我们为能有幸见证并记录这一历史时刻感到由衷的自豪。

  点评

  用新闻纪录 与黄河水患的挥手作别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刘悦坦

  2017年10月15日清晨6点,东平县耿山口村600多辆搬家车队绵延6公里驶离出黄河滩区。这壮观的场面既是一个村庄的集体告别仪式,也宣告了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

  一、题材重大。黄河滩区迁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最牵挂的民生大事之一。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将滩区迁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耿山口村是山东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批试点的第一个完成搬迁的村庄,对于整个滩区迁建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二、表现形式生动。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村庄的集体搬迁有着诸多的破题点,本作品从搬家车队准备驶离黄河滩、喜气洋洋奔向新生活为起点,精心准备了航拍视角来展现黄河滩区历史上第一次集体搬迁的宏大场面。通过新旧居住环境的对比,人们充满喜悦的言谈举止,体现出这一民心工程深得民心。

  三、适时引导,传播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正能量。山东省有60.62万人生活在黄河大坝与行洪河道之间的黄河滩区,由于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的破坏,黄河发大水,房屋被冲毁,攒钱盖了房,又发大水又被毁,曾经是滩区居民的常态生活。有的村民50年时间里翻盖了7次房子,陷入“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贫困轮回。山东省为了让滩区群众摆脱贫困,规划总投资260亿元,对滩区群众给予重点扶持。这260个亿政府的投资占到了总投资的90%左右,也就是说滩区的群众,只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地筹集资金,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附件:QQ截图201912051416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