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界 > 齐鲁新闻界2019/02 > 新闻探索 > 正文

略论短视频新闻创作现状及未来趋势

  略论短视频新闻创作现状及未来趋势--以2018年度山东新闻奖短视频新闻报送作品为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张嘉蕊

  摘要:本文通过2018年度山东新闻奖短视频新闻报送作品管窥当前的短视频新闻创作,首先从类型、主题、元素三个维度结合报送作品对短视频新闻现状进行了剖析,然后针对现状提出了三点优化路径,最后在5G时代的背景下对短视频新闻的发展作出展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8.2%。短视频是长度以秒计,主要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现分享和无缝对接。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里,我国短视频行业成为“时间黑洞”抢占用户时间,月总使用时长同比上涨1.7倍。休闲放松、获取资讯是用户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动机。为满足用户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快速发展的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正在走向主流,且短视频新闻将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机构内容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同时也将成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报道融合创新的突破口。

  一、短视频新闻创作基本印象

  笔者通过对2018年度山东新闻奖融媒体作品中的短视频新闻报送作品进行分析,认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类型涵盖面广,题材丰富,亮点、力作频现。

  此次报送的29个短视频新闻作品主要涵盖专题、现场、时政、纪录片、宣传片这五种类型。

  通过报送作品类型分布图我们不难发现,专题类短视频和现场类短视频占比较大,反映出短视频新闻记录重大事件和捕捉所能体现新闻特点的突发事件的优势。其中,《不抛弃,不放弃!他们在千米井下展开生死营救》这一作品具有较高的完成度以及体现出专业化的制作。通过字幕阐述了10月20日23时,山东龙郓煤矿发生冲击地压,多人被困井下,多支矿山救护队和消防救援队伍立即赶往现场,全力开展救援工作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在时长为1分18秒的短视频中,包含了对龙郓煤业集团副总经理宋文德、救援队员的采访,21日救援画面的呈现,以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视频素材丰富,镜头景别使用方式多样,视频剪辑节奏较快,且在字幕中运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来突出重点和区分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对话,便于用户无声观影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短视频作为一类新兴产品,作者的专业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如作品《泪别!烈士王成龙,英雄一路走好》是王成龙的战友在抢救室用手机录制时长为25秒的短视频,全片没有经过剪辑加工,直接为观者所呈现,略嫌朴拙粗糙;同样是手机用户作品的《“闺女,不怕!”女孩遇车祸昏迷,他当起临时爸爸跪姿守护!》,从最后的呈现效果来看,媒体报道时对其进行了二次加工,通过提示性文字的增加以及视频背景音乐的渲染,讲述了一名路过车祸现场的民警对遭遇车祸的小女孩进行救援,过程中不断鼓励小女孩直到救护车赶到。但在1分42秒的视频时长中,视频内容仅局限于救援现场简单的全程拍摄,而没有说明事件的后续结果以及对民警的相关采访,叙事显得不完整等。

  纪录片占报送作品总量的21%,体现出精心策划、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的特点,正如《我爷爷殷树山:入了党 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通过殷树山的孙女这一视角,对殷树山晚年间资助学生、服务社区、邻里送菜以及决定为医学贡献自己遗体的行为进行了讲述,使用户对殷树山老人有更加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加深了对老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信念的理解。作品前期策划准备充分,信息资料丰富度高,而且通过叙事视角以及叙事过程中资料的呈现方式都可以体现出短视频创作过程中的专业性。

  时政类短视频新闻用户体验有待提升。例如《环保督察整改再落实·东营:昔日“臭鸭棚”变身生态园》是从新闻联播中裁剪而来。在2分26秒的短视频新闻中,字幕仅在受访者讲话时出现,而旁白的一系列阐述过程中只有标题的出现,这种呈现方式既无法满足短视频新闻在公共场合、单位和学校这类场景中被“小屏”静音播放,也不适用于新媒体传播,使用户难以在移动端持续观看;《邹平拉开“高铁时代”序幕》在6分04秒的短视频新闻中,对于济青高铁邹平站首次开通发出第一辆高铁这一事件做了两次几乎相同的详细描述,叙事有欠简炼,容易导致用户“审美疲劳”。

  报送作品中的宣传片中,《东营一分钟》主要展现了东营的自然环境、工业、文化及美食特色等几个方面的“1分钟”价值所在,每一句文案都有其对应镜头的呈现,在彰显东营整体风貌的同时,也对其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字幕的出现便于用户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其有进一步的加深印象;《大美长清又上央视,11月4日CCTV1请您欣赏济南长清的层林尽染》这一短视频在呈现时缺失了字幕的相关说明,且镜头较为单一,航拍镜头为主要呈现方式,当短视频中涉及到著名景点时,如有恰当的字幕说明,会促使用户加深对长清的了解,以及强化对长清的宣传力度。

  (二)“老瓶装新酒”痕迹仍较突出,“新阵地”呼唤新气象。

  由于短视频新闻起步晚,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文字编辑转行而来,因此负责网络视频制作的专业人员较少,致使很多短视频存在影响信息接收和未考虑网络媒体阅读习惯的编辑问题。传统新闻报道侧重于逻辑严谨和思维理性,而在情感方面不尚渲染,这种创作习惯令用户在接受新闻时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短视频社交应用重新定义了视频传播与影视表达的“语言规则”,将视频的单位从分钟变为秒,开启了视频的“读秒时代”。“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也证实了短视频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在短时间内赢得用户有限的注意力,从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性。所以,短视频创作应考虑“新阵地”的种种新特点,制作可以引发用户自传播的短视频内容,扩大内容影响力。

  二、短视频新闻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专业素养,打造品牌矩阵

  在促进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方面,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发挥着关键作用,记者专业知识、新闻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是短视频新闻品质得到提升的必要保障。因而需要对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网络管理认识和思想道德素养进行普及,并且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加强,公众社会责任感和辨识能力的提高是受众网络传播行为养成的前提,这些可以使社会舆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得到更好的维护。

  优质新闻产品的生产促使受众品牌粘性的增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短视频新闻的优质化生产和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媒介形态的演变发展,则为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媒介化逻辑生成提供了重要契机。即原有新闻生产的逻辑被信息技术与媒介形态所打破,与时俱进的生产思维与媒介融合化意识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此外还需借助内容塑造,使产品类型得到丰富,进而打造符合媒介化新形态的多元品牌矩阵。

  众所周知,受众已然成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产品的终极消费者,故需要深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激发短视频新闻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创作者须全面考量自主化、差异化的受众个体需求,并在增进与受众的多维互动方面采取措施,进而打造符合受众要求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二)精简报道叙事,优化编辑策略

  据IT桔子相关报告显示,短视频资本在2017年加大力度进入了内容生产端,原先“UGC+PGC”的模式逐渐转变为“UGC+PGC+OGC”的短视频生产模式。可见,在短视频新闻内容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生产优质的原创内容仍是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短视频内容质量的提高是短视频平台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而短视频新闻内容的革新需要报道叙事的精简和视觉冲击力的增加来得以实现。

  从操作层面来看,若想实现报道叙事的精简,短视频新闻可减少内容上多余的细节,或对纪录片、传统电视新闻中时常发挥渲染气氛作用的空镜头或长镜头进行删减,从而精炼叙事节奏,并尽可能剪辑视频素材中的核心或精彩镜头,将其置于片头作为内容提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便于其在短时间内获取视频的核心内容。此外,信息密度的增加也是实现精简报道叙事的途径之一,其可通过图片、文字、人物采访或视频背景资料的增加来丰富短视频的内容,从而消弭时间的冗长感。由于视频可以同时呈现声、画面和文字等多种元素,因此不仅可以采取拼接的方式实现对视频素材的信息补充,还可以通过叠加的方式在视频素材上呈现简短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抑或以动画形式所展现的图表。

  与此同时,编辑策略的优化也可辅助报道叙事的精简。播放终端的变化使短视频新闻在叙事方式上可以摆脱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中受众与叙事者双方不对等的状态。注重视频的“二次编辑”,即去除传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口播的部分或尽量避免在原创短视频新闻中使用记者出镜和旁白解说词。在编辑手法方面,可对严肃性较弱的短视频新闻采用回放、定格等多元活泼的剪辑方式,还可使用网络语言、表情包或音效等叙事元素,促使短视频新闻更符合用户的偏爱,从而使其分享欲望得以激发。

  (三)智取信息资源,丰富表现形式

  短视频新闻更多聚焦于现场报道,体现其现场感和突发感,并发挥短视频灵活、机动的特点,但有时也会面临现场影像资料缺失的窘境,对策之一是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捕捉事件细节,还原事件真相--如何使用公共资源,如何回避新闻伦理困境并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协同优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抑或利用互联网资源创造第二现场,利用技术模拟事件发生经过,从而增加和拓展资源的宽度与厚度,其也同样是还原现场感的途径之一。

  新闻媒体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应尽量借助新技术手段在画面、声音、字幕等多种要素上寻求突破和创新,促进技术、艺术与内容的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使短视频新闻更具有表现力。并且由于视频播放终端的变化,使得“小屏”静音播放已然成为移动短视频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为使用户无声观影的需求得以满足,短视频新闻不仅要实现声音的全字幕化,还要在字幕字体、颜色以及出现的位置等方面形成一套个性化的配置和相对固定的模式,使字幕概括视频主旨的表意功能得以实现,并保证用户在静音播放模式下获取完整的信息。

  短视频新闻还可提升数据、图表等可视化利用程度,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大大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难度和成本,满足用户快速消费信息的需求,并对其信息要点的记忆效率和分享欲得到提高。此外,通过轻松娱乐的方式打破短视频新闻的枯燥乏味,用通俗化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新闻资讯,增添短视频新闻的故事性,使其更具趣味性,符合用户对短视频新闻深刻主题轻理解的要求,同时以图文结合、多平台分享传播以及立体传播移动社交媒体为主,并将图文作为短视频新闻制作的背景,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延伸以及链接新闻内容的方式,使短视频新闻的层次感与厚重感得以增强,有助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所采用的不同阅读形式的需求得以满足。

  三、短视频新闻的未来展望

  5G网络加快建设的时代潮流下,短视频新闻也随之会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正如快手CEO宿华在世界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所言,5G时代的短视频将呈现高宽带、低延迟,多向互动、立体多维的特征,这为短视频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同时短视频内容将借助大量设备的接入和人工智能的“加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就短视频新闻本身而言,“内容为王”是取胜的“刚需”。而对于短视频新闻的生产者来说,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坚持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摒弃单一题材,健全PUGC的内容生产模式,通过高质量的短视频新闻向用户传递正能量,同时要重视短视频的新媒体属性,遵循网络新媒体传播发展规律,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多元叙事表达,创新话语模式,争取新时代话语权;同时利用报道叙事的精简和元内容“二次编辑”的方式,促使健康的内容生态系统得以全面推广落实,有助于传播矩阵布局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新闻生产的专业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结合、新闻伦理与社会效益两者的兼顾问题,将是短视频新闻成为社会的监督者与哨兵、满足用户了解事实真相的需求后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