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大众日报在大众传媒大厦4楼会议室召开2020 年全国“两会”报道总结交流会,交流工作心得、总结成果经验、分析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念民主持会议并讲话,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徐庆光、李海燕出席会议,大众日报各部门主任、副主任、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和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编辑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编辑代表赵君、邵方超、杨鹏、单青等 4 位同志先后发言,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在前方程序报道、后方评论报道、夜班编辑出版和客户端融合报道方面的心得体会。大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会期压缩、方式有变、面采受限,采访报道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在报社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充分发挥团队作战优势,提前谋划、充分准备、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实现了融合报道新突破。今后将把全国“两会”报道成功经验运用到大战实战中,全力完成全年各项宣传报道任务。
赵念民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我们以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改革创新,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两会”故 事,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程序报道准确无误、主题报道生动有力、新媒体报道亮点纷呈,以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打赢了“两会”报道这场大仗硬仗。
赵念民强调,总结全国“两会”报道经验,精神状态是前提,落实落地是关键。落实落地体现在我们的组织力、执行力、创新力上,这些都经受住了考验。要继续加强组织力、执行力、创新力建设,巩固扩大全国“两会”做法,使之常态化,聚焦聚力到融合发展上来。融合是必由之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打牢思想、业务和作风根基,稳健持续用互联网思维改进提升报纸内容生产和传播,使报纸和新媒体业务从策划源头融为一体。赵念民指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之所以反复强调新媒体业务,是基于新媒体、新技术、新渠道、新手段是我们亟须掌握提高的短板这一严峻现实,要增强紧迫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业务功底,包括思想功底、政策功底、现实把握功底、采编评论功底等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全媒时代这些能力更具基础性,更加稀缺和重要。无论形势、任务、要求如何变化,我们的业务导向、人才导向、队伍导向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赵念民强调,融则前行,不融则亡。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所有业务都聚焦到一个“融”字。“融”是业务评价的第一把尺子,无论内容生产还是传播,没有“融”的功夫,就是不合格。融合转型首先是管理者、业务带头人转型。管理者、带头人要从自身找问题,要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只看别人的问题,更不能把别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借口。管理者、带头人既要往后看,又要往前看。往后看就是懂得感谢前人,如果没有以往的业务建设、队伍基础,没有报纸的传统优势和基础能力,现在也许已经是“前 浪”了;往前看要目标高远,用高远的目标鼓舞自己,用高远的目标引领年轻同事,看到更加美好的风景,达到更加满意的高度。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大众日报统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上合青岛峰会、视察山东两周年报道和全国“两会”报 道,统筹全国“两会”主题、常态化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统筹“六稳”“六保”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道,统筹“4+N”报道内容(4 即程序报道、专题报道、蹲点报道、热点报道,N 就是系列新媒体产品),统筹前方后方、会内会外、网上网下,策划推出了“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5 篇述评文章、“总书记的牵挂”系列蹲点调研和《庚子战疫记》长篇通讯,开设了“两会视点”“两会通道聚焦”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两会之声”等报纸栏目,重点打造了《敢拼山东人》《代表委员履职故事》《60 秒看山东》《大众会谈视频评论》《民法典情景剧》 《两会 AI 播报》等六大系列新媒体产品,收获了“第一次程序报道记者全面担纲现场短视频报道”“第一次评论员出镜开展视频评论”“第一次诞生点击量过亿的单品”“第一次以通版图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国“两会”报道史上的 10 个“第一次”。从 5 月 21曰到 5 月 29 日,大众日报报端微采制、发布稿件、图片和各类新媒体作品1000余件,通过大众日报及集团各平台、手机报和社会化平台推送,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过 10 亿人次。整个报道有重点、有亮点、有看点,“代表委员履职故事”融合报道获中宣部点名表扬,有的作品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一批作品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作品、省委网信办转发推介。
为表彰先进,树立鲜明业务导向,大众日报打破传统报纸作品、新媒体作品分类界限,分“两会”程序类融媒报道、“两会”期间主题报道、版面设计类三大类别,评选出 25件“2020 年全国两会好新闻”,激励全体记者编辑加快融合转型。 (大众报业集团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