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获奖作品 > 正文

“禁砂”三年,黄河下游最大湖泊东平湖生态效应显现 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

 

  □记 者 王金龙 曹儒峰 

  通讯员 李 娜 苏本善 报道 

  本报东平314日讯 “‘禁砂’三年,水质明显好了,再现鸥翔水美。”今天一早,陈飞带着施工人员来到东平湖西检查集水井。他们参与承建的7公里环湖路,每隔200米修建了一眼集水井,对污水集中处理。 

  以前采砂,现在护湖,三年间陈飞的身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18年春,他有四艘大型采砂船,每天采砂超万吨。他介绍,东平全县最多时有200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工作。入夜,站在湖南边的高处北望,俨然一座采砂“不夜城”。现在的他,已经“洗脚上岸”,吃起了“生态饭”。 

  东平湖既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也是黄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和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调蓄枢纽,生态价值巨大。但因为储砂量大,加上建筑用砂价格直线上涨,这里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曾经十分突出。早在十多年前,东平县就开始探索规范有序采砂的路子,先后成立了河道管理局、砂资源综合整治指挥部等,但因利益主体多、矛盾错综复杂,多轮整治收效不大。 

  20183月,东平县对砂资源进行扎口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也带来可观的财政税收收入——不过3个半月就收入2.3亿元!据此估算,一年可增加收入约8亿元!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仍然跟不上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东平湖综合治理路子怎么走?县里面临重要抉择。经过多次调研、探讨,当地最终达成共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才有未来,从20186月底起,停止一切采砂行为! 

  当年底,当地还主动还湖300万吨砂料。“这在当时价值3亿多元,不光采砂户不情愿,政府也很疼惜。短期看利益受损了,但长远看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东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主任刘振鲁说。 

  包括砂场治理在内,东平县近年来开展了铁腕整治东平湖生态环境九大行动。经过综合整治,如今生态效应显现:湖水常年保持Ⅲ类水质标准,芦苇荡成了鸟儿的天堂,栖息着上百种水鸟;曾经的储砂沙园,变身设计年通航能力255万吨的港口作业区,发展起现代物流业…… 

  “以前,全是采砂和养鱼的,家门口向南一眼看不到湖面。现在,晚饭后路上全是休闲散步的,咱的房子也成了湖景房。”银山镇卧牛山村村民王梁说道。 

  “东平湖不仅是东平县的东平湖,更是全省的、全国的东平湖。我们将锚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表示。 

  (刊发时间:大众日报2021315日头版头条) 

  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_1 

  新闻背景 

  东平县是昔日的贫困县,河砂资源曾是当地巨大收入来源,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篇消息以黄河下游最大湖泊东平湖三年禁砂为切口,紧扣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黄河国家战略这一重大主题。三年来,记者长期跟踪关注、蹲点调研东平湖的退砂还湖,积累了许多素材。蹲点四天三夜,先后采访县委主要负责人、河道管理局、环保局、砂厂老板、附近村民等十余人,采写此篇独家新闻。 

  █专家点评 

  践行“四力”出精品 

  □倪万 

  这篇消息紧扣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黄河国家战略重大主题,是山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治理的缩影。消息采写问题意识突出,现场素材鲜活,叙事逻辑严谨,是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典范。 

  脚力到场——2020年大众日报创办“蹲点调查”专栏,并通过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调查的制度化、团队化运行。这篇消息便是在这一举措下,以老主任带新记者、总部加地方站的协作方式完成的。这篇消息的调查地点选择了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也是黄河流域重要水利枢纽的东平湖;从紧扣生态主题和黄河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个调查地点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报道价值。在采访过程中,报道组深入东平县、宁阳县,赴东平湖湖区、湖区管理局、南水北调湾泵站等地点,并观摩了东平县推进九大攻坚行动大会,前后历时半年之久,采访了从县委书记到湖区群众几十人,通过蹲点调查获得了丰富的一手信息。 

  眼力到点——这篇消息问题意识突出,体现了报道组在充分采访获得的信息中挖掘“新闻点”的能力。报道组通过对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九大攻坚行动全面、细致地分析,将报道重点高度聚焦到该地生态治理的核心问题——砂场清理(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一攻坚行动的成效上来;在全面了解九大攻坚行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蹲点调查重点采访了砂场清理情况,对相关问题刨根问底,夯实了以“禁砂”为核心的报道基础。 

  脑力到心——作为昔日贫困县的东平,长期依靠东平湖采砂带来巨大收入,这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自然就十分突出。虽然十多年前,东平县就探索规范有序开采,但当地利益主体多、矛盾复杂,经多轮整治但收效不大。这一题材的新闻报道要直面问题,而如何通过报道真正能够分析问题、反映问题,并体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成效,报道组就这一方面,既撰写了蹲点调查的长篇通讯,也做了这篇短消息;后者通过东平湖生态环境历史与现实的比照,衬托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笔力到位——这篇消息从“禁砂”三年,水质变好,再现鸥翔水美的人物口述切入,描写了人、湖、生态的变化,并紧紧围绕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重点突出了东平县从扎口管理到“禁砂”整治的决心,以及综合治理的生态效应和产业转型;当地村民“洗脚上岸,吃起‘生态饭’”的过程;东平县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以清晰的逻辑将历史难题、现实成效与未来愿景综合呈现出来。 

  倪万,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30届中国新闻奖定评评委,第32届中国新闻奖初评、定评评委,第16届、17届长江韬奋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