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获奖作品 > 正文

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

  原标题:

    青钢钢渣厂4年前从主城区搬离,近日有市民反映其原址恢复了往昔的加工景象,露天作业且没有防尘设施—— 

  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 

  1668161043611 

  “老钢渣厂搬出主城区已有4年了,如今大量人员、车辆、设备重新进驻现场,从地下翻出渣土进行二次加工。”近日,有市民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施工现场周边没有防护设施,粉尘、噪音污染严重。” 

  近日,记者来到滨海路26号原青钢钢渣厂东门,现场大门紧闭,门口有“青钢钢渣废料处置货场”字样,院内停着几辆轿车、商务车,但看不到施工车辆。从大门向内望,通往堆场的道路被围挡和另一处大门挡住。虽然看不到大门里面的情况,但轰鸣的机械声不绝于耳。记者注意到,钢渣厂东侧和南侧有高约十余米、长1公里的土坡,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场区内的情况。记者爬到坡顶后看到:堆场内尘土飞扬,目之所及都是裸露的渣土山,数组大型筛选设备分布在场区的多个角落,推土机、铲车、挖掘机、自卸车等几十辆大型车辆往来穿梭,现场一片繁忙。 

  记者在山坡上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卸车沿着土路从堆场南侧进出。为了摸清现场的情况,记者开车沿着土路,由南侧径直开到场区的最北头。一路上,记者看到至少有5组大型筛选设备,各种大型工程车辆相互配合作业。记者来到一处高约40米的渣土山下,这里有两辆挖掘机在作业,其中一辆挖掘机比较特殊,机械臂末端是一个直径近两米的磁吸盘。两辆挖掘机旁有一组大型筛选设备,几名工人正在维修履带。记者上前攀谈得知,这组设备是铁砂筛选机,他们在“筛铁”。一辆挖掘机负责翻矿渣,另一辆挖掘机利用大臂上的磁吸盘吸住含有铁砂的矿渣,再经过筛选机筛选出铁砂。 

  “场区内作业的筛选设备极为老旧,无论是设备、作业面还是存放渣土的堆场都见不到控制扬尘的相关设施。”反映问题的市民告诉记者,钢渣场区现场北侧约两公里范围内,有住宅小区、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区,群众的呼声可想而知。 

  记者以居民身份致电李沧区楼山街道城管科询问滨海路26号场地作业的相关情况。“钢渣厂那地块行政区划在我们这里,但具体哪个单位负责场区,我不清楚。”这名工作人员说。 

  记者又致电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李沧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青钢钢渣厂搬迁后由青岛城投公司进行托管,现在正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将地下钢渣挖出后进行磁选、筛分作业。针对现场加工的污染情况,已要求现场单位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并给城投方面发函要求其整改加工环节的扬尘污染。城投方面已将整改报告报回来了。”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环保部门已向钢渣场区下达过整改通知,要求配套洒水、喷雾等设施,对渣土堆进行硬化和覆盖,并设置围挡。 

  市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于2020年1221日启动了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并于20201225日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响应,要求矿山、砂石料场、石材厂、石板厂等停止露天作业,未纳入保障类减排清单的施工工地(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地下工程除外)禁止土石方作业等。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曾两次前往现场探访,场区内没有停工迹象,现场铁砂筛选机设备正常运转,挖掘机在旁边忙个不停,现场依然尘土飞扬且未见到有效的防尘设施。 

  20211月6日,记者又一次前往现场探访,南面的大门紧闭。记者通过长焦相机拍摄,场区内数台筛选设备未见增设防尘设施,渣土依然裸露没有经过覆盖,6辆大货车依次排队装载棕色的砂土。场区外,一辆大货车停在路边等待进场。记者从这辆大货车的押车员处得知,他是来这里运输铁砂的。 

  据了解,2016年底,青钢钢渣厂由李沧区滨海路26号搬迁至董家口。201810月,青岛市星河湾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该地块由三类工业用地变更为公园绿地及交通场站/其他交通设施混合用地。记者查询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52月作出的《青岛钢铁有限公司滨海路26号场地环境调查报告简本》(以下简称“环评”)了解到,滨海路26号场地总占地面积393亩,1958年青钢建厂时,钢渣加工厂所在位置为胶州湾东海岸的滩涂,青钢建厂投入生产后,炼钢所产生的大量钢渣因工艺落后无法处置,故填海于此,形成了目前钢渣堆积场。“环评”对当时该地块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由于当时的钢渣厂为露天生产,钢渣储存、厂区内运输及处理过程中均产生大量粉尘。钢渣处理线生产作业过程中扬尘较为严重,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大。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介绍说:“老钢渣厂搬走后,拆除了北侧部分厂房和设备,现在使用的铁砂筛选设备是原先留下的老旧设备,而且现场没有对裸露的矿渣进行覆盖,扬尘四起,周围居民怨声载道。”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向记者介绍,此前曾有居民向环保部门反映过,但现场没有什么改观。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邱 正 

  记者点评 

  监管莫要“走过场” 

  近400亩的堆场里,钢渣堆积如山,现场尘土飞扬……这里不是荒郊野外,而是主城区。时至今日,铁渣筛选方式仍是如此原始粗放,并且未见有效的环保措施,甚至无视重污染天气停止露天作业的要求,面对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仍无明显改观。 

  近年来,为了助推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也为了提升城区环境质量,一批批老企业搬迁。壮士断腕换来的“绿水青山”是何等的宝贵。相关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将废弃的钢渣再利用无可厚非,但继续沿用已经废弃多年的老旧设备,又没有任何降尘防护手段,这样的再利用造成对环境的再污染,是不是有悖老企业搬迁的初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有强力的执法监管作为支撑。对环保部门而言,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不能“走过场”,而是要敢于“动真格”,对问题一抓到底,将检查落到实处。 

  专家点评: 

  舆论监督的“时度效” 

  《青岛日报》自2019年开启常态化舆论监督以来,至今已推出400余篇舆论监督作品,《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是其中一篇代表作。此文能称为代表作,我认为胜就胜在:舆论监督的“时度效”把控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新闻调查之实、舆论监督之力、推动工作之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强调“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指导。 

  《青岛日报》在新闻工作中实践舆论监督的常态化,可以说,这是党媒当好“船头瞭望者”的角色回归,也是激励记者扛起“铁肩担道义”旗帜的练兵场。 

  舆论监督的价值何在?简言之,通过舆论监督及时化解矛盾,高效解决问题,以达防微杜渐之效,从而为国家治理与社会进步提供推力。通俗讲,舆论监督又颇有些像刮骨疗伤,目的不是制造机体的疼痛,而是恢复机体的健康。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中,若要做到防微杜渐、刮骨疗伤,多维把控“时度效”显然不可缺少。此次,《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能从众多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正是掌“时”、控“度”和求“效”的一次成功的新闻实践。 

  何谓掌“时”?时,时机、时势也。20201225日,青岛市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然而,钢渣厂旧址依然尘土飞扬。为此,周边居民投诉无果后,怨声载道的自播信息开始在网上露头。彼时,具有权威的党媒须得及时“亮剑”,才能足以平民愤、顺民气,否则,堵塞的怨气有可能捅破情感底线,触发一连串的“阵痛”。《青岛日报》闻“诉”而动,派记者数次“潜伏”现场,并且辨识时机、审时度势,在充分掌握新闻事实之后、在事态尚未发酵之时权威发声。报道中,新闻事实得以公开报道,居民心声得以公开表达,曝光问题得以高效解决,居民心结由此打开。 

  如何控“度”?俗话说: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舆论监督的醉翁之意不在添堵、找茬,因此,度的把握、分寸的拿捏、火候的控制尤为关键。当然,唯有事实扎实、证据充实,舆论监督报道直击问题“要穴”,才能掌控好不是捅马蜂窝而是摘马蜂窝的“度”。在这方面,舆论监督没有捷径可走。具体到《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该报道用新闻事实说话,其“度”又恰到好处,由此赢得了受众的充分信赖,相关部门也“心服口服”,加速了问题的解决。 

  怎样求“效”?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是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青岛日报》开展常态化舆论监督以来,立足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建立起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有机结合的报道机制,积极推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普遍性、寻根问源深化政府部门工作思路的良性循环。《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这篇报道不是为了给环保部门抹黑,而是发挥新闻的滤清作用,以其震慑力督促基层环保执法的落地生效,让位于主城区的钢渣厂原址不再“沉渣泛起”,为青岛市搬迁老企业搬出新产业、新空间、新环境的战略部署贡献党媒的力量。 

  整篇报道有理、有据、有力,部门整改有果、有效、有鉴。目前,钢渣厂原址这一“点”上的沉渣问题已被解决,而且,在“面”上推动了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改进,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建立起智慧执法一体化平台,加强了对产生污染源企业、场地的监控。 

  此外,说说标题。标题是新闻作品的眼睛,也是灵魂。《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的一层题意是钢渣厂原址的沉渣又被翻出,另一层题意则指向环保执法的屡禁不止,在新闻事实之上深层思考执法“走过场”所带来的令行不禁止的现状。“沉渣又泛起”,有着一语双关之妙。(青岛日报 张华)